常人看来,但凡生儿育女,大多意味着运动生涯的终结。伦敦,却有多名“妈妈选手”走上奥运赛场。
北京奥运会上,当时33岁、已有一个一岁半女儿的冼东妹蝉联女子柔道52公斤级金牌,成为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位“妈妈冠军”。四年后的伦敦,“妈妈军团”扩容升级了。仅在中国射击队中,一下就增添了三位“新妈妈”:杜丽、陈颖、郭文珺。
左手抱娃,右手握枪。梦想,因亲情更平实真切。
有了孩子打得更稳了
2009年11月29日,在这个寓意长长久久的日子,杜丽和队友庞伟步入婚姻殿堂,这段曾遭受非议的“姐弟恋”修成正果,中国首对奥运冠军夫妇也就此诞生。2010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两周年纪念日那天,他们爱情的结晶、儿子茂茂在济南出生。
就在杜丽的孩子4个多月大的时候,中国射击队世界杯选拔赛开始,前几场她都缺席了,毕竟年幼的孩子离不开妈妈。但一心想着伦敦奥运的杜丽却没有就此放弃,去年春节过后,她与庞伟一起回到了北京的国家队,还带上了儿子茂茂。
杜丽在北京射击场对面租了房子,儿子由外婆照料,她自己则白天训练、晚上按摩治疗,然后再回家“团聚”。伤病,是杜丽复出后的头号敌人,她几度想要中途放弃。“但每次看到儿子的笑脸,就觉得什么苦和累都能熬过去。”
一路走来,杜丽的心态变得更平和。“有了孩子之后,很少急躁,打得更稳了。”她说,“以往一到这个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紧张,压力很大,甚至会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但是这一次,我却感觉很轻松,很享受这个过程。”
7月28日,庞伟将参加10米气手枪比赛;8月4日,杜丽将参加步枪三姿的争夺。而8月8日,恰是茂茂两岁的生日,届时无论夫妇俩谁夺冠,都是送给儿子最有意义的一件生日礼物。
母女一起备战有劲头
北京奥运会上,来自陕西的郭文珺夺得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2010年9月,她在西安与省射击队的队友杜雷喜结连理,第二年的11月8日女儿诞生。现在宝宝还只有八个多月。
郭文珺的辛苦,超出想象。她搬到了队里,虽然有母亲一同照顾孩子,但毕竟要一边喂奶,一边还要兼顾训练和比赛。因为产后恢复训练时间有限,郭文珺今年的状态并不是特别理想,多项热身赛中成绩一般。但郭文珺有自己的支撑点:“小宝宝努力地适应环境去成长,我作为妈妈应该更加努力。”在她眼里,女儿杜怡嘉美赐予她强大的力量。
去年8月的首阶段奥运选拔赛中,身怀六甲的郭文珺为争取更多积分参加了3轮比赛。今年2月,她又带着尚处于哺乳期的孩子回归国家队。
此后,除正常的训练外,郭文珺每天辗转于场馆和公寓之间,早、中、晚都要照顾宝宝。“孩子很乖,换了新环境也不吵闹。”她欣慰地表示,“虽然辛苦,但母女俩一起备战奥运会很有劲头。”
“记得4年前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过程充满未知和兴奋,结果让人欣喜。现在当了妈妈,考虑问题更成熟、周全,责任心也更强了,打每一枪都特别认真负责。”孩子的出生,给郭文珺带来了更大的变化。
当妈妈心态平和多了
三位新妈妈中,来自北京的陈颖年龄最大,今年已经是35岁。
北京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射击队成绩下滑明显,总教练王义夫对此颇为无奈,他说:“没办法,我们的冠军都去生孩子了。”陈颖,是最先回归的一位。
那时的她,早已组建了家庭,做了母亲。因左耳听力严重下降、颈椎劳损,2009年陈颖选择了暂时封枪。2011年1月,时隔两年后,陈颖再次回到中国射击队。她把一岁半的孩子交给家人照顾,让自己能全身心地训练。她说:“射击教会了我舍弃,现在我需要放弃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与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杜丽、郭文珺不同,陈颖如今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女儿孙陈一凡。不过,聚少离多并不妨碍母女间的感情,“我跟孩子交朋友,让她感受到妈妈对她的尊重。”陈颖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在训练、比赛甚至开新闻发布会时都带上小本子,记录心得体会,而这本子的封面就是女儿画的画。
“我体会最深的是心态之变。2008年前我是孤注一掷,把希望全部押在夺金牌上,而现在我的视野开阔多了,心态也平和多了。”陈颖说,“奥运冠军并不是事业的终点,而是未来生活更高的起点。通过组建家庭和生孩子的人生经历,我明白一个道理,有时要跳出圈子看问题,才会获得另一种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