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了奥运恐慌症,并且已到晚期。”这话出自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场合则是他每天在《太阳报》上字斟句酌撰写的专栏。
英国人的恐慌症有多厉害?英国各种报纸、社交网站上充斥各种牢骚,这牢骚连隔岸的《纽约时报》都看不下去,跳出来揶揄道:“英国人正在进行一项他们自己喜爱的运动:抱怨。”而伦敦市长更是忍无可忍,“那些满腹牢骚的人应该嘴里塞上袜子。”他在专栏中大喝一声。
交通惶恐,民众忙“避运”
约翰逊市长列出的一堆“症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伦敦民众对交通情况的抱怨。他说:“即使我们的交通系统运作正常,即使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全都准时抵达,‘我们’还是对交通倍感焦虑。”
林德塞一家就是“恐慌症”患者。他是位室内设计师,若不是6周前的那个清晨,他都感觉奥运跟自己并没多大关系。那天清晨,林德塞在伦敦市区的国王十字火车站下车,手里被塞进一张纸,那是鼓励伦敦人在奥运期间步行的传单。传单由伦敦市长办公室、伦敦运输署、以及铁路公司联合印发,附上伦敦市中心街道图,并注明从国王十字车站步行到附近主要地铁站所需的时间。“我第一反应就是,奥运期间恐怕上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呢。”林德塞说。
为“奥林匹克家庭”成员开辟专车道,这是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是惯例。既是惯例,伦敦也不例外,他们划出奥运道路网(Olympic Route Network),从6月初开始陆续在街头设置醒目标志。这张网将比赛场馆、比赛路段以及“奥林匹克家庭”成员下榻处接连起来,总长近300英里,伦敦市内109英里,伦敦之外170英里。
这张网的受益人包括18000名运动员和裁判、28000名记者、25000名赞助商和特邀嘉宾以及国际奥委会成员。即便身为“大家庭成员”,还是会收到伦敦奥组委关于“绿色出行”的建议。媒体交通指南就注明,凡是在班车广场周边步行15分钟可达的酒店,班车将不会停靠,建议大家步行。
至于“大家庭”之外的,所受影响显然不计其数。伦敦交通局告诫所有人,出门前先上网看看他们发布的交通热点图,不然很可能寸步难行。伦敦街道难比北京,十里长街不拐弯,街面宽阔赛过伦敦的广场,这里街窄弯多,双向共四车道已是难得的大马路,不少道路甚至还是单向单车道,再辟出专用道,其他车只能靠边等着。据奥运承办局自己所做的“战略环境评估”,奥运会将给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严重拥堵,导致汽车尾气排放量急剧上升,因而可能违反欧盟的空气质量标准并招致巨额罚款。
当局不乐观,民众走投无路,纷纷逃离伦敦。6月份外币兑换公司Travelex委托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1/4受访者选择在奥运期间到海外度假,而奥运开幕前5天将是英国人“避运”高峰,会有400万人涌出国门。
体育新闻,奥运排第七
“国外的运动员和记者要进来,国内的人想出去,到时候的希斯罗机场……”林德塞摇头苦笑着说,“我不敢想象机场的壮景,所以我只能躲进英国乡村。”
正在黑池举行的高尔夫大满贯英国公开赛成了他们的“避运”胜地。“这里有英格兰人、世界第一唐纳德,有英国人最爱的麦克罗伊,还有全世界球迷都喜欢的老虎伍兹,这应该比奥运会精彩吧。”据英国公开赛赛事官方数据,赛前,他们预测每天涌入皇家莱瑟姆·圣安妮球场的观众会在27000人左右。但实际情况是,正赛首日观众为28500人,次日人数在中午之前就突破了30000人。
说实话,奥运会在英国民众心里的地位实在不敢恭维。今天出版的《泰晤士报》就颇“不识时务”,头版上三块主要新闻:“蝙蝠侠”杀手,美国在阿富汗的无人机进攻,叙利亚战事。即使BBC官网的体育新闻分类中,奥运会也仅排第七,足球、板球、F1、网球、高尔夫、橄榄球统统位列这场盛会之前,想来是英国民众平时最关心的体育项目。而受到赛季安排影响,这一周内登上过BBC电视体育新闻头条的分别是高尔夫、环法、板球和F1,唯一与奥运会相关的新闻还是网球男单卫冕冠军纳达尔因伤退赛的消息。
在BBC的客座专家琼斯眼中,奥运会更像是英国做东,呈现给外国游客的一场大戏,而与英国人无关。他说:“在英国,作为我们的客人,您会见证国际竞技体育的最高水平,先进的设施,丰富的娱乐活动;您会感受到几个世纪以来在艺术与建筑上留存的文化遗产。但请您千万别问任何英国人关于举重或是击剑比赛的看法,没人会理你。”(特派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