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奥运会
第四届奥运会
举办城市:伦敦
举办国家:英国
举办时间:1908年4月27日~10月31日
参赛国家和地区:22个
项目设置:24个大项
金牌总数:110个
比赛概述
20世纪初的英国首都伦敦,终年浓雾弥漫,故有“雾都”之称。第四届奥运会于1908年4月27日至10月29日在这里举行,是世界五大洲代表的第一次大聚会。历时半年多的伦敦奥运会成为了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届奥运会。
申请主办第四届奥运会的城市有罗马、米兰、柏林和伦敦。柏林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被迫撤消了申请。本来经国际奥委会秘密投票决定会址选在罗马,但由于多次地震和火山爆发使意大利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在1906年雅典运动会期间,罗马提出因财政困难,无力兴建体育设施,宣布放弃主办权。时间紧迫,奥运会又无法延期,最后国际奥委会求助于伦敦,经英国考虑再三,答允奥运会在伦敦如期举行,并迅速在伦敦西区一个丛林地带兴建了一座可容纳7万余观众的体育场,新造了一个长100米、宽15米的游泳池,以及自行车场等等。
开幕那天,大雾弥漫,雨下个不停。国王、王后及国际奥委会官员出席了大会。这届奥运会首次规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穿统一的服装,在本国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并规定,旗手通过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观礼台前时,就将旗帜下垂,以示致敬。首先,美国、瑞典代表团进入会场后,发现会场没有悬挂他们的国旗,向组委会提出了抗议。接着,担任美国代表团旗手的美籍爱尔兰人不愿向爱德华七世致敬,高举大旗通过了主席台,引起了一阵骚动。此外,与俄国一个代表团的芬兰选手(当时俄国、芬兰为一个代表团,但单独参加比赛)认为在帝俄旗帜下入场是一种耻辱,因此拒绝参加开幕式。开幕式虽出现了一些纠纷,但某些作法,如代表团着统一服装,在各自的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等,为以后各届开创了先例。
本届奥运会参赛国家共22个,运动员2034人,其中女子36人,总人数比前三届的总和还要多。首次参赛的有冰岛、新西兰、俄国、土耳其和芬兰。1900年,亚洲的印度曾有一名运动员随同英国队参加了巴黎第二届奥运会,使欧、美、亚、大洋洲均有代表参加当届运动会,只是缺少非洲国家。1904年,非洲与欧、美、大洋洲均有代表,但亚洲缺席。本届土耳其与会,使奥运会首次五洲代表聚会,对奥林匹克日益国际化具有历史意义。
本届奥运会共设有24个大项,首次列入的有曲棍球、古典网球、花样滑冰、水上摩托和一些奇异不常见的项目,如热杰球。这是一种古老的类似网球打法的球,这项比赛在奥运会上寿命不长,以后只在第七届列入过。本届女选手参加的项目有网球、射箭和花样滑冰。
在马拉松赛场上,身着19号运动衫的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一马当先,他身材矮小,但步伐轻快。当他第一个进入运动场后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了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然后又向前跑去。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并没能再爬起来。两位好心的裁判,搀扶着他走到了终点。但由于接受了他人的帮助,皮特里已经被取消了比赛资格。
伦敦奥运会足球比赛是一次真正的奥运会足球赛。比赛进行了分组预赛。各队之间实力非常悬殊,如英国对瑞典为12:1,丹麦对法国二队9:0。丹麦队与法国队的比赛以17:1取胜,这是奥运会史上创纪录的比分。英国也以4:0胜荷兰。决赛中英国队以2:0胜丹麦,获得冠军。
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共有27个项目,创下了16项奥运会纪录,其中有5项高于当时的世界最佳成绩。本届奥运会还举行了冬季项目花样滑冰。
第四届奥运会的组织良好,成绩显著,绝大多数项目进行的十分顺利。“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首次被提出并得到体现。从这届奥运会起,奥运会的奖牌开始规范化。其标准样式是1907年5月在国际奥委会全会上制定的,直径为60毫米,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制定的统一图案,反面由主办国设计,以突出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和作用。
这届奥运会建立的许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除了筹委会编印所有竞赛规程、规则以及安排的细节、宣传海报之外,对参赛选手的资格、尤其是业余身份,也有严格规定。个人项目每国选手报名以12人为限。计量长度的单位也改成公制。总之,本届奥运会一反前两届奥运会给世人留下的不良印象,以其良好的组织工作和出色的设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使奥林匹克理想逐步得到传播。
花絮
想参加比赛的请举手!
奥运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的比赛项目和规则,体操比赛时,对参赛人数也不加限制,谁愿意参加都可以,甚至可以当场举手报名,当场比赛。结果,这届体操比赛人数最少的队有16人,最多的竟达60多人,成为奥运会史上参加体操比赛单个队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马拉松确切距离的由来
从第一届奥运会起就列入了马拉松赛,但历届距离不等。这次马拉松赛因英王室成员提出要看,大会组织者特地将出发点安排在温莎宫的草坪前,终点在白城运动场。二者距离26英里,进入运动场后至王室成员包厢前为385码,全程总长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这就是今日风靡世界的马拉松赛正式距离的由来。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马拉松比赛中痛失冠军的意大利人皮特里得到了英国王后亚历山大-德拉的青睐,皮特里得到了一只与冠军一样的奖杯。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一次宗教仪式上,英国大主教彼得有感于马拉松比赛而说了一句后来被广为传颂的名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后来,这句话被顾拜旦先生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口号之一。皮特里的名字也因此被载入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
风云人物
科南道尔当裁判
马拉松比赛中帮助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冲过重点的两名裁判中,侦探福尔摩斯的作者科南道尔就是其中之一,而此举在赛后不久被公认很不成熟。
60岁的奥运冠军
在1908年,有一位选手获得了他的首枚奥运会金牌,那一年,他已经60岁,这名选手就是瑞典射击运动员——奥斯卡-斯旺。
斯旺先是在100米“跑鹿”单发个人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又在第二天100米“跑鹿”单发团体比赛中得到了个人的第二枚金牌,之后在100米“跑鹿”双发个人比赛中得到一枚铜牌。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斯旺主场作战,在100米“跑鹿”单发个人比赛中获得第五,之后在100米“跑鹿”双发个人比赛得到铜牌,又在100米“跑鹿”单发团体比赛得到金牌。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斯旺重返奥运会赛场,此时他已经72岁,他参加了三项比赛,在100米“跑鹿”双发团体比赛中,斯旺再度取得一枚银牌,而在单发个人和团体比赛中他则没有得到奖牌。
值得一提的是,斯旺的一枚团体金牌是和他的儿子一起获得,父子同场参赛获得冠军,也谱写了奥运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