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其中因“Women‘s Day”可译“国际劳动女人节”或“国际劳动女性节”;因“women’s rights”可译“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
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
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
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庆祝对女性的爱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主要在欧洲,包括俄罗斯。
在一些地方,这个节日已经失去了政治意味,成为了简单的男人表达对女性的爱的时刻,类似于母亲节与情人节的混合。在其它一些地区,尽管政治权利与妇女权益的主题由联合国指定领导强烈的、政治的及社会的感受女人在世界范围的奋斗,并检验这种带来希望的习惯。
节日起源
何香凝在长期从事和领导中国妇女运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探索妇女运动理论,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妇女解放思想。何香凝认为,中国妇女处于男女间的不平等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1924年1月,她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大会通过,促使《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政纲中明确规定:“于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确认男女平等之原则,助进女权之发展。”从而确立了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原则。
发展沿革
1924年2月下旬,在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部会议上,何香凝提议在广州举行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大会,由中央妇女部负责出面发起集会和游行示威,会后何香凝承担了纪念活动的筹备事宜。3月8日上午,中国第一个公开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在广州举行,广州各界妇女2000多人参加。何香凝主持大会并发表演讲,介绍了“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及纪念它的意义,痛述了广大妇女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下所遭受的种种苦难,鼓励妇女坚决地走“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和妇女自求解放的道路。”
庆祝大会结束后,何香凝同与会者一起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帝国主义”、“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奴纳妾,废除娼妓制度”,“争取妇女解放”等口号,“第一次将中国妇女的要求全面提出来了。”何香凝还组织10余人散发会议口号和传单,派出27个演讲队,分赴工厂、剧院等处演讲,宣传会议精神,启发妇女群众觉悟。 以此为契机,广东妇女运动逐渐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妇女投身到妇女解放和国民革命的洪流中。
1926年1月的国民党二大上,何香凝进一步要求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规定女子有财产继承权,根据结婚、离婚绝对自由原则制定婚姻法,根据同工同酬、保护母性及童工原则制定妇女劳动法等,敦促二大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决议案》。《决议案》中制定了“注意领导妇女群众参加国民革命外,同时应注意妇女本身解放的工作”的妇女运动方针。为了使妇女运动决议案付诸实施,1926年3月6日,何香凝在广州河南各界妇女联欢大会上发表演说,要求妇女在“三八”节一致请愿国民政府实行二大的决议,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直到1937年,何香凝还一再呼吁:“希望将来参加国民大会制宪的人……详定男女一律平等的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