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解决地方债方案渐明
随着地方债务审计结果的公布,中央有关解决地方债问题的方案也渐趋明朗。除了发新债替换旧债、严控影子银行规模等治标举措外,亦正准备试点发行市政债,并从发债体制改革、地方政府职能转换等方面入手,建立长效解决问题机制。
国家审计署上周一揭开地方债数据的神秘面纱,截至去年6月底,债务馀额共计17.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次2010年6月末的统计数据10.7万亿元增加67%。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未来5年逾八成债务到期,短期集中偿还压力很大。考虑到“政府债务”中逾期部分,国泰君安预测,2014年平均每个月的债务到期量在3000至4000亿元的水平。
每月料偿债4000亿元
事实上,监管层已注意到地方政府债务借短投长、期限错配情况的严峻性。国家发改委上周二发布声明称,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可以发行新债,以便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并确保融资平台继续平稳支持现有基建项目;同时还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
同时,近期货币政策趋紧、信贷规模收缩等情况,也反映出调控政策的新动向。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货币当局通过将银行间市场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或出台更为严厉的银行监管措施,强行抑制地方政府的融资活动。他同时也坦言,这些举措的成效并不确定。因为很可能会造成政府投资减速,带来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瑞银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设定的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是显示政府将大力应对债务问题的重要信号。如果明年中国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将意味?政府将重拳出击债务问题而不惜让经济增长放缓。
作为上述举措的补充,有观点指出,更为重要而长远的治理政策在于转变政府职能。而这需要包括政绩考核机制、地方政府预算、市场信用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从中长期看,一个有活力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体系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更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指出,地方债最根本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即借来的钱不一定要自己来还。这个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论是借钱的人还是借钱给他的人,都没有真正考虑借钱人的资产负债表。
转变官员绩效考核方式
他对此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还是应该延续渐进改革的做法,避免一步把所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推落悬崖。其次,化解风险,关键是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以后市长、书记离任不但要做财务审计,更要做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审计。最后,需要同时推进配套的行政甚至政治改革。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甚至面对破产风险,投资者才会真正考虑投资风险,才有可能真正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
事实上,中央在淡化GDP考核方面多有举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不片面追求GDP,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中组部上个月印发通知规定,政绩考核不以GDP论英雄,要把政府负债作为重要指标。
惠誉指出,地方政府的改革对债务问题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对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的方式加以调整,以及对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实施更加透明和有效的监管。这些改革若有效落实,将使财政透明度和总体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并对中国地方政府的信用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将进一步降低近期信贷快速增长和影子银行系统的使用给金融稳定和主权信用带来的风险。
另有学者也在呼吁建立市场化透明化的发债机制。消息称,央行、财政部等部委已开展市政债相关的研究工作。
(记者 李灵修 陈小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