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供电公司:26年与一座小站
从宿舍到控制室的距离是16步,出控制室到设备区要下51个台阶。一天巡视4次,一次大约30分钟……26年,作为一名山区偏僻小站的站长,他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做着每天的必修课,站内的每一个设备、一草一木闭上眼睛他都能想象到它们的模样。没有人知道26年来他是如何走过的,只知道当年那个毛头小伙儿如今已双鬓斑白。他就是平顶山供电公司110千伏孙岭变电站站长杨灿锦。
把变电站当做自己的孩子
远处矿井林立,周围是满眼的煤灰烟尘。
1986年7月,24岁的杨灿锦走进110千伏孙岭变电站,耳边还回荡着临来时领导的嘱托:“变电站是矿务局刚移交给我们的。那里环境不好,条件简陋,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希望你……”“咱是党员,吃苦算啥!”领导话没说完,杨灿锦便表态。变电站值班有多苦?此前,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
变电站建在一个半山腰,连个围墙都没有,站内沟壑纵横,杂草丛生。他和同事们把变电站的几间破房子腾出来,打扫干净,晚上几个人打地铺睡觉。经常是好几天连着吃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因为不通车买一次菜要走上两个多小时的路;洗过的衣服,晾干后必须抖一抖煤灰;睡的房子里,蝎子、蟑螂随处可见,时不时蜈蚣、蛇也会光临到宿舍。
对照图纸熟悉设备,查资料,整理台账,填沟平路,培土栽花,刚进站的那段时间杨灿锦忙并快乐着。看着昔日荒芜破旧的变电站,经过一番精心拾掇打扮之后焕然一新,他内心有说不出的兴奋。“多出点劲儿不算啥,累不死人。”杨灿锦常对身边的人说,以后这里就是咱的家,变电站里的设备就像是咱的孩子,不仅要照顾好,还要熟悉他们的秉性,与他们培养感情。闲下来的时候,杨灿锦最喜欢围着设备转,抬头看看,侧耳听听,直到觉得心满意足点头后才肯离去,然后再走向下一个设备。
实在寂寞时就和变压器说说话
孙岭变电站占地15亩,这是属于杨灿锦的“地盘”。当刚来时的兴奋和新鲜感逐渐褪去时,剩下的便是无尽的枯燥与寂寞。26年来,宿舍、控制室、设备区这三点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轨迹。
其实,杨灿锦有许多个理由可以离开。40余里外的家中,父母体弱多病,女儿正在上学,家庭的担子全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作为站长,杨灿锦周六、周日本可以回家,但遇到设备检修或是恶劣天气,站上确实离不开他,妻子女儿每周见他一次竟成奢望。3年、5年、10年,妻子都默默忍受了,时间再长妻子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2010年,妻子右腿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如果立即手术半年内将不能下床,老人女儿谁来照料?那一年,杨灿锦陷入深深自责与苦恼。
在杨灿锦宿舍床头,放着一盒胰岛素针剂和注射器。11年前他患上糖尿病,刚开始靠吃药控制,后来实在不行,便买来专用注射针具,每天早上和晚上自己给自己打针,他就这样一直坚持着。颈椎骨质增生折磨了他多年,他一直不当回事儿。“如果不彻底根治,晚期可能导致瘫痪。”面对医生忠告,在家人一再坚持下,2012年春节杨灿锦最终住进医院做了手术。春节刚过,变电站进行集中检修,不顾医生的阻拦他硬是戴着颈椎固定护托从郑州赶回站里。“时间长看不到设备,我想得慌……”领导劝他继续住院时,他说。
寒来暑往,值班员来了一批走了一批,只有他依然默默坚守。在值班员面前,他是一个硬汉,他不想让身边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和家里的事,生怕大家操心。晚上,实在寂寞时他喜欢坐在变压器旁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把对妻子女儿的亏欠,把心里的苦恼和压力一股脑地对着变压器倾诉,他说变压器听得懂,那均匀的“嗡嗡”声便是最好的回应。
把压力当做一种快乐
平顶山市石龙区,因煤而立、依煤而兴,资源丰富。辖区面积近39平方公里,未整改前这里曾经有大小煤矿600余座。作为辖区主供电源之一的孙岭变电站,如何确保高危客户用电无忧,对于杨灿锦而言不仅仅只是一项任务。
6千伏孙2板主供水泥厂,孙4板主供蓝翔矿,孙5板主供金昌矿……在杨灿锦脑海中有一本活“账本”,说起孙岭变电站所有的出线设备名称、客户用电负荷性质以及站内设备的健康状况,他如数家珍。
站在孙岭变电站设备区向外望,南面是小康矿,后面不远处便是瑞平水泥厂,这些厂矿一旦停电后果不堪设想。杨灿锦说,自己每一天都被压力包围着,这也是自己坚持下来的主要原因,总感觉把变电站交给别人他不放心。为更好维护设备,他给变电站每一个设备都精心建立了“病历档案”,将平时的点滴运行故障详细记录在案,标明时间、故障原因、处理措施和整改计划。
每逢变电站计划性检修,在公司提前一周利用媒体进行公示时,杨灿锦还会细心地给涉及停电的客户一一打去电话,说明停电原因,了解企业当前生产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为尽量缩小停电范围,他提出在6千伏输电线路上加装柱开关,可以实现分段停电,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春暖花开,绿意盎然,变电站围墙外大片大片油菜花开得正绚烂。“26年虽然很苦,但是很充实。目前,孙岭变电站已经安全运行8933天。用辛苦换来了万家灯火,值得……”记者采访结束临走时,杨灿锦说。(王洪涛 杨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