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供电公司服务京广快速路建设纪实

2012-12-11 17:01    来源:映象网

  如今郑州的夜幕下,一条连接郑州市南三环与北三环,全长13.6公里的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犹如一条飘舞的七彩绸带,闪耀南北。经过两年的建设,这条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快速通道功能凸显。

  面对家门口开建的我省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工程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的特大型市政工程和民生工程,郑州供电公司组织精干力量倾力相助。从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到沿线电力线路迁移,从线路施工设计到照明电能供应,处处都闪动着郑州公司供电公司员工的身影。寒冬酷暑,春华秋实,火热的建设现场时时浮现着那一抹动人的“国网绿”。

  一个穿越城市的梦想

  “大型市政工程的施工对电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基础施工、车辆用电以及道路照明等都需要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持。”郑州公司配电工程处相关负责人冯志敏告诉记者。

  据冯志敏介绍,早在京广快速路建设伊始,郑州公司就响应郑州市委市政府号召,紧密配合京广快速路建设项目部及施工单位,为项目建设用电开启了“直通车”,为穿越城市的梦想加速。

  由于项目建设处的京广路沿线属于郑州市负荷较为集中的区域,多条线路处于重过载状态,已无接入能力。但面对项目建设近乎严苛的时间表,郑州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京广快速路建设用电绿色通道”,召集该公司多部门一起研究线路运行方式、制定基建用电方案并通过简化报装程序,安排专人对口服务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前期工作中,该公司配电服务中心的施工人员跪在地上使用铁钎一点点撬开上冻的土地,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架设线路。2010年1月27日,项目部第一台基建用电变压器成功送电。郑州市副市长张建慧赞扬道:“郑州电力不愧为一支高素质、敢打硬仗的队伍!”

  为了更好地配合京广快速路建设,承担地铁施工配电工作的郑州公司配电工程处推出了新的管理、沟通方式——项目经理制。专门抽出有着丰富市政供电经验的8名职工组成项目经理组,与项目建设指挥部进行无缝对接,全程负责方案制定、协调各项工作的进行。 

  两年来,项目经理王志涛再也没有了节假日。项目规划会有他的身影,市政府协调会有他的参与,工程施工现场有他留下的汗水,时常回家时已然成了一个“土人”:“不是不想照顾家,真的是没有功夫,工程建设的责任太重了!”

  一座汗水铸就的丰碑

  47天,18台变压器,173基线杆,铁塔6基,环网柜10台,电缆分支箱18台,96条线缆的迁移,近43千米的电缆入地……这一组组数字不仅展现着郑州公司配电服务中心的施工人员的工作总量,更是他们用汗水和责任,在13.6公里的工地上铸就的无形“丰碑”。

  2010年4月15日,京广快速路建设正式开工建设,道路沿线的电力线路设施改迁也与施工同步进场开始施工,依据每段路的建设节点,将工期任务细化到天,及时埋设所需管线。“我们要首先按照项目指挥部要求将线杆进行移位,保证工程进度,再进行入地改造,保证道路沿线的美观,”冯志敏介绍道。

  在金水路至南三环近8公里线路的改迁“战场”,长江路至航海路这近1公里同杆双回路架设的线路是一块尤为难啃的“硬骨头”。芦喜林回忆说,8月23日线路刚刚停电就遭遇了一场滂沱的大雨,参与施工的10余名电力职工被浇了个通透。但为了减少沿线居民的停电时间,一有作业的时机他们就带上安全帽,他们义无反顾的走进雨中,爬上几十米高的线杆进行施工。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他们身上的衣服从被雨水浸湿到慢慢阴干。 

  为了将电力设施打造成为与项目配套的精品工程,郑州公司还在线缆和变压器品种使用上也以适度超前的标准进行配备,增大变压器与导线容量,从而减少事故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也向市民保证5年之内不因电缆问题进行路面开挖。  

  2012年4月22日,随着月24板电缆的入地,近43千米电缆的入地工作全面结束,如今的道路沿线“黑色蛛网”已经难觅踪迹。“那一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至今说起,芦喜林仍难掩激动。

责编:李文丽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