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农网改造升级:电力铺就群众幸福路
改造后的农网,优势在哪里?给辖区群众带来了哪些好处?10月28日,笔者奔赴河南省三门峡下辖的陕县和卢氏县偏远山区实地察看,倾听基层百姓声音,亲身感受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给山区百姓带来的实惠。
种烟大户冯国化笑了
10月28日上午,陕县池头村种烟大户冯国化早早来到村电烤烟房,整理烟叶准备烘烤。“忙了一年了,这是最终收获的季节。”朴实的话语中,很能体会到冯国化此时幸福的心境。
池头村是陕县烟叶种植示范村,自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后,该村烟叶种植面积增加到960亩。冯国化今年种植烟叶70亩,也算是该村的烟叶种植大户。
“春上,在大棚里播种下烟籽,用水泵抽井水浇灌;栽到大田里,半月要浇一次水。后期烟叶长势旺盛,更是需要勤浇水;后期放到电烤烟房烘烤,这算是整个流程。” 靠种烟致富的冯国化谈及烟叶的种植头头是道。在他看来,电能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烟叶的收成好坏。
农网升级改造的东风吹来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三门峡公司优先对池头村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原有一个配变台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台250千伏安变压器,积极扶持烟叶种植示范村建设。前几年,池头村烟叶种植零散,不成规模。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后,池头村烟叶种植走向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1时,烟叶烘烤完毕,黄橙橙的烟叶散发诱人的清香,冯国华尽是陶醉在收获的喜悦中。
石原村果农走上幸福路
10月29日上午,走进陕县张村镇地界,到处可见果农驾驶农用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路边娇艳欲滴的火红苹果挂满枝头,满是丰收的喜悦。陕县张村镇地处崤山北麓,是豫西著名的苹果产地。该镇石原村的苹果种植则是该镇苹果种植的示范基地。
进入石原村,陪同的张村供电所职工南来宝边走边向笔者介绍:“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中,共为石原村建设10千伏线路3.9公里,新建配电台区2个、改造配电台区2个,变压器增容200千伏安。目前,石原村80%的机井都配备了新设备。”
来到果农薛则丁家中,看到他正指挥工人调试冷库设备。去年年底,薛则丁办起了年可储藏苹果15万公斤的果品储藏冷库,专门从事苹果的储藏、销售。“要是搁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不怕了,我的冷库电压稳,周边村里的苹果我敞开了收。”
不光是薛则丁一家得实惠,全村果农都体会到了农网改造带来的好处。村支书张连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石原村共种植苹果1200余亩,农网改造升级之前,机井灌溉能力不足,亩产也就在2000公斤左右。现在,苹果亩产均在3250公斤以上。按照每亩增加2000元收入,全村共增加收入近25万元。
田支书的致富新蓝图
10月30日,在卢氏县电业局营销部人员的陪同下,我们深入秦岭腹地,体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给山区群众带来的变化。
10月的秦岭满目苍翠,绵延起伏的山脉处处迸发着勃勃生机。驱车从县城出发,历经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远近闻名的桑蚕养殖基地——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
在新建的200千伏安供电台区前,陈忆平自豪地说:“台区是标准化建设,接地扁铁代替了接地引线,配电柜与变压器间距为1.5米,线路也是50毫米大号的,供电可靠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与该村支书田宝莲的交谈中,方知这一新建供电台区是他带领村民致富的坚强后盾。
田宝莲说,淤泥河村务工返乡办企业的人多起来了。目前,村里有桑蚕加工厂3个,砂石厂2个,有机肥加工企业1个。正是靠着充足的电能和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淤泥河村正朝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迈进。
网改工程实施后,田支书的致富思路又得到进一步拓展。他说,今年5月份,村委又与江西省一家科研所签定了合作协议,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生产线,专门生产桑茶。“桑茶产品已经研制了出来,口感不错,又具有保健作用,市场前景很乐观。”田宝莲信心十足地说。
从植桑养蚕到有机肥生产,再到生产桑茶,田支书说其中的哪一个环节都少不了电,电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目前,我们又开始了大面积银杏树套种,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但能生产桑茶,还能生产银杏茶,相信村民的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谈及致富新蓝图,田支书滔滔不绝。(三门峡供电公司 王千里 供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