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拒绝贪婪心理

2012-11-30 19:02    来源:新浪财经

  牛熊轮转,股海沉浮。

  对于普通股民来说,其最终收益水平的决定因素,与其说是大方向的把握与决策,不如说是每一次买进卖出,即具体的投资操作。从大处上讲,操作决定一个股民炒股生涯的成败;从小处上讲,操作则决定了其每一次交易的盈亏。

  常有投资者感叹说,在中国做股票不容易。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更多的行政干预、机制上的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对称等新兴市场常见弊病,无不时时考验着国内投资者的操作水平。有股民笑称,在中国炒股能成功的投资者,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市场都能成功。

  本报调查的第三部分,聚焦于股民投资操作,呈现股民在股市交易中的行为特点。

  捂股死扛

  深套后近八成股民不愿“割肉”

  不可否认,中国的散户处于信息食物链的最下游,资讯信息与专业技能的双重弱势令其常常陷入“一买就套”的尴尬境遇。但恪守着“只要不割肉就不算亏”的传统信念,中国散户投资者也被烙上了“死不割肉”的历史印记。

  2011年,A股市场再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熊”的力量。在股民中,“被套”已不是什么新鲜词,“套多少”才是大家茶余饭后调侃的主要话题。而面对自己股票深度套牢的现实,股民要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割”还是“不割”。

  在我们此次调查中,仅23%的投资者选择“全部卖掉,忍痛割肉”,占比不到四分之一;37%的投资者选择了“不断补仓,摊薄成本”;而选择“长期持有,直到解套”的投资者比例最高,达到了40%。

  由此不难看出,“捂股死扛”仍是散户当前面对套牢时的主流心态。

  小黄去年工作后进入股市,是新生代股民的代表。他去年买的几只股票如今均已深度被套。记者在营业部见到他时,他的情绪有些低落,“有点生不逢时的感觉,不过现在卖了就是真亏了,放着或许还有回本的机会。”

  对于很大一部分股民来说,也许“不割肉”纯属无奈之举,但这同时也是他们对抗市场波动风险的最后法宝。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熬到牛市来临,个股鸡犬升天,手中的股票迟早会有解套的一天。

  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股民广东股民老方对此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02年入市被套后,他就抱着“坚决不割肉”的想法熬过慢慢熊市,最终在07、08年大牛市中连本带利的赚了回来。老方颇有自信地说,“从我的经验看,只要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跌多少都能再涨回来。”

  新老有别

  老股民更能主动“割肉”认赔

  从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相比股龄较短的投资者,股龄较长的投资者的“割肉”比例却更高。

  调查数据显示,股龄在一年以内、1-3年的投资者在上述调查中选择“全部卖掉,忍痛割肉”的比例分别为16%和18%,而股龄在5-10年、10-15年的对应比例则均接近三成。

  而不同资产规模的投资者在选择上也呈现出结构性差异。整体而言,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更倾向于“捂股”,而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则有着更高的“割肉”比例。

  “股龄较长的经验型投资者在熊市中更懂得及时规避风险,同时他们在股票品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余地。”申银万国(微博)证券上海新昌路营业部某负责人表示。

  沈阳股民张女士就有自己的一套操作策略,“对于那些政策支持、基本面胸中有数、非常有信心的股票,长期持有,不会割肉,下跌就做T+0,拉低成本,但这种方法在去年下半年不是很有效。对于那些短线追涨只为赚取价差的股票,我会在跌破买入价、技术图形走坏后卖出。”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