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粉丝经济:不断创新才能促使商业行为更好
映象网讯 (记者 张开放 文/图)近期的娱乐圈非常的热闹,明星们纷纷的公开了恋情,粉丝们也很忙。由此也让我们想到了粉丝经济问题,对此记者最近采访了营销方面的专家,来为读者解疑。
记者:您好,李总,今天非常荣幸能和你讨论几个关于粉丝经济的问题,近期的娱乐圈非常的热闹,明星们纷纷的公开了恋情,粉丝们也很忙,作为营销方面的专家,您觉得他们集中地公开恋情的背后有没有经济方面的考量呢?
李总:经济方面的考量是一定的,其实目前在各个行业包括明星和这种粉丝经济都是一种商业行为,这一点不容置疑。其中最有名的粉丝就是雷军的小米手机,近阶段,最大的粉丝,商业上出现的最早的粉丝就来源于小米手机。其实,粉丝也不是现代的产物,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三千就是忠实粉丝的代表,也是最早的粉丝,我是这么理解的。
记者:现在呢,明星纷纷试水“粉丝经济”,他们纷纷卖自己的产品,有的向自己粉丝索要会员费。您觉得,这种粉丝经济的模式能持续发展下去吗?这种模式靠谱吗?
李总:目前,明星利用粉丝接触商业,实际上是利用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来做广告,是一个优化版本,也是通过明星自身的宣传力量进而贴近商业,直接利用明星在粉丝心目中的影响力来走入商业。就目前这种现状来说,实际上是明星代言某种产品的升级版本。他们利用自己的粉丝量,利用自己在粉丝心目中的影响力直接面对商业,直接进行商业行为,我认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建国大业》中,就有一百多位明星。当时有个传说:大家进电影院不是去看故事的,而是去数明星的。接下来又拍了第二部《建党大业》,但是第二部《建党大业》比第一步《建国大业》效果要差很多。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这种形式在各个方面还是需要创新的,如果没有创新的话,那么这种经济肯定也会不如以前。
记者:您刚才也讲到两部电影的差别,第一步电影呢,是有很多明星参与的,有一定的粉丝。而第二部也是用很多的粉丝,第一步成功是因为之前我们没有运用过这样的模式,就好比说,我们的消费者是饥饿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这种大明星的云集。第二部呢,我们的消费者见惯了这种明星堆积的电影,这种类型的电影需求就不会很明显了。所以,我请教您一个问题:粉丝经济是不是要和饥饿营销关联到一起才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呢?
李总:粉丝经济其实在某种情况下,我们说的很直白,它就是一种商业行为,商业中营销行为手段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饥饿营销,但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粉丝经济,所有的商业行为都一定要靠饥饿营销来支撑。当然,雷军在小米手机营销上做饥饿营销做得很好,目前,我们身边的地产经常运用饥饿营销,这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当然,我也相信,一种产品,一种好的商业行为,仅仅靠饥饿营销,我认为是不够的。
记者:粉丝经济呢,可能离我们很远。您刚才也讲到孔子、小米手机、互联网。众所周知,明星离我们很远,它对我们生活有没有启迪呢?就好比说,我们身边有没有有关粉丝经济的事件发生呢?
李总:实际呢,这种现象的发生折射了人们对某一种产品的信任,基于人们对某一个人的信任。身边这种事例其实很多,说的更浅显一点,院里一大妈,如果买一种商品,她会告诉周边的一些邻居,号召他们也去买,那么邻居并不是对产品有信任,而是对大妈的信任,转嫁为对产品的信任。其实这是在我们生活当中司空见惯的事儿,现在大家买东西并不是对产品的信任,而是对介绍人的信任,然后引发对产品的信任。介绍人应该对自身所推荐的产品,对自身行为应该持负责的态度,这是我的理解。我认为,粉丝经济这种行为只有不断创新,要有对自身行为包括对自己推荐产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对种形式加以创新,才能够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量,才能促使商业行为做的更好。
记者:李总,您刚才说的非常好,但是呢,我这又有一个问题:粉丝经济的前提是需要明星有一定的粉丝量,而聚集粉丝需要有影响力的事件来激发。明星在炒作自己的同时,这个“度”往往会把握得不太好,您觉得如何避免这种哗众取宠的事件发生呢?
李总:我认为呢,如果公众人物他们哗众取宠,仅仅拿一些要炒作的热点增加粉丝量,这些粉丝的忠诚度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什么概念呢,你到底是吸引一帮来看你笑话的人,看热闹的人,还是要吸引一帮对你有忠诚度,信任你的人?如果哗众取宠的,我相信这些粉丝也是不长久的,粘合度也是不够的,这就是刚才我说孔子为什么弟子三千,其中的七十二弟子大家也都知道。我觉得公众人物应该多学习这一点,如果公众人物包括一些大V吸引粉丝的话,应该考虑下粉丝的心理。首先要知道自己要吸引什么样的粉丝,粉丝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可以把它分成类别。有的是对大V提出的热点,新闻主张,政治看法认同的,提出一些有深度的,拥有社会责任这么一个高度上的问题,爆料一些事件,这些都没问题,大家都拥护,会互相讨论。但是如果仅仅拿一些新闻热点哗众取宠的话,那我相信吸引的这些粉丝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也只会看看热闹。所以,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首先要根据自己需要,当然也不排斥现在粉丝喜欢某一个公众人物,喜欢某一个明星,本身不需要某件产品,但为了表达对他的喜爱去接受他的产品。这只是某一个年龄段去做的事,如果是偶尔的疯狂,我认为也是可以的,是能理解的。
记者:非常感谢李总能接受我们映象网财经频道的采访,非常感谢您,谢谢!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