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粉丝”经济呈现的人生百态

2013-11-14 16: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当今社会,什么人赚钱最多?除了那些走偏门的,要数歌星、影星赚钱最多。那些天王天后级大腕出场,动辄百万千万,而广告收入更是惊人。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大腕后面,是什么人成全了他们?除了少数推手外,是“粉丝”一个最大的群体成全了许多人的大名大利。

  现在,你到公共场合如果提到“粉丝”二字,恐怕很少有人会把它和食品连在一起。除非你是个“吃货”,人们讲到“粉丝”都是指追星族,或大腕的拥趸。

  “粉丝”的本意被人淡忘了,而它的另类意义却成了人们的共识,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细想起来,大概与当年的“超级女生”有关。正是在这档节目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粉丝”现象。

  比如,有一个叫李宇春的女孩在“超级女生”中受到追捧,她的歌迷被称为“玉米”。这些“玉米”能量大到什么程度?你或许难以想象,他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偶像名字命名的基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而这里的“粉丝”自然是指那些追星族了。尽管“粉丝”一词是从Fans借用过来的,而Fans的意思就是指追星族或者狂热的仰慕者。但是到了中国,Fans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是激起、煽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现在的“粉丝”早就不是什么单纯的仰慕者了,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有商业策划在里面。而“粉丝”早已不限于影视歌舞界,在很多领域很多地方都搞出了“粉丝”。

  最典型的要数新媒体领域,“粉丝”已经成了企业的摇钱树,甚至超越经济,成了社会舆情的观察点。比如,有家网络微博就是靠千万粉丝撑着,每天供应无数免费信息,吸引不少广告。

  追根寻源,粉丝文化、粉丝经济,基本还是个舶来品,是欧美波普文化的东移。只是让西方人万万没想到的是,粉丝文化在中国居然那么风行,那么有冲击力。

  举个例子。去年乔布斯过世,次日在他的国度有不少人表示哀悼,但没曾想在大洋彼岸竟有上千万中国“果粉”痛心疾首,微博上的网民几乎把屏幕刷爆。为此有家媒体还专门做了比较分析。

  这个情况说明什么?仔细分析两边的“果粉”,差异是很大的。在那边可能对乔布斯真佩服、真了解的不少,在这边恐怕更多的是看客、是围观者,甚至不乏矫情者。这是关键的区别。

  粉丝文化虽新、粉丝经济也好,但希望盲从者少一些,蒙昧者少一些。

责编:刘紫霞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