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VS当当零利润“黏”客是否不正当竞争
日前,京东商城与当当网的价格PK引发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公开化竞争大战。双方都不惜斥巨资进行降价销售,甚至表示价格直至降到零,追求“零利润”或“负利润”,“战火”从图书领域蔓延到了数码领域。两大电子商务网站为什么燃起烽烟?这其中又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呢?
价格战相中“宅人”市场
京东和当当的这场价格大战的起因,是今年11月京东商城图书上线,并抛出图书降价20%的“炸弹”,当当立即予以降价回击,卓越亚马逊随后也加入其中。
仅仅数月前,京东还曾明确表示不会涉足图书市场,其CEO刘强东(微博)表示:“国内图书市场因为盗版的原因导致价格太低,经营的利润根本不足以抵消经营的成本。”那么为何数月后京东就“食言”了呢?
当当是卖书起家,依靠其图书市场领域取得的领先地位“黏”住了大量用户,近年来百货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京东主营业务是电子产品,而当当进军数码领域的强劲势头让京东感觉到了威胁。
从当当身上,京东意识到图书是吸引客户的上佳工具之一,尤其在网上买书的多是有网购习惯的宅男宅女,这些“宅人”在买书的同时往往会“顺手”采购一些别的商品。利用零利润图书吸引并“黏”住这些喜欢网购的宅男宅女,借机抢占市场份额就成为京东新的战略。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竞争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商家利用降价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本是再正常不过的营销策略。但是,市场经济不等于完全开放自由的无序经济,价格竞争应保持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为不正当竞争,为法律所禁止。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