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国外防洪排水设施超前于城市建设

2012-07-30 16:26    来源:凤凰网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城市交通一度混乱。一场暴雨,暴露城市规划以及排水系统的诸多问题。对此,凤凰网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

  李红玉介绍,北京目前的规划建设,包括防涝排水等系统,是应对三十年到五十年一遇的雨水,而在实际建设中,“标准达到十年一遇就很不错了”。她指出,问题主要不是出自规划,不是建设标准低的问题,主要是实际建设没有跟上。

  李红玉同时指出,国外的防洪排水等设施建设一般超前于城市建设,管理方面也比较超前。她认为要想较快解决大雨引发的交通问题,首先需要从管理角度去改善,比如城市防洪防涝应急系统、预警系统,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等;就宣传方面而言,因为城市外来人口多,要有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信息发布等服务。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对话主持:周东旭

  以下为对话实录:

  此次暴雨暴露管网建设和城市应急管理短板

  记者:此次北京大雨造成大面积积水,导致交通出现瘫痪等,主要暴露了哪些问题?

  李红玉:类似的问题好像也不是新问题,遇到比较大的雨水,都会出现一些类似情况。这个现象始终存在。

  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基础设施,管网系统建设不完善,个别地区出现短板;一个是城市管理方面,预报预警,应急措施,车辆停车、人员疏解等方面的管理没有跟上。另外,对公众应对这种情况的宣传、培训,也不是很充分。

  记者:你认为对此次暴雨,预报到位吗?

  李红玉:应该更具体一些,更充分一些,这是肯定的。但总的来说管理还是没有跟上预报的要求,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应急应对能力问题。

  记者:大雨预警预报之后,相关部门需要做哪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李红玉:市、区、县、街道、社区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应对体系,进行巡视,告知防水设施提前准备,包括一些地沟渠可能要临时打开。另外一方面就是服务型内容,比如说停车场,重点交通结点,人员流动比较密集的地区,专门配备人员进行指导监控。

  北京排水系统至多应对十年一遇雨水

  记者:北京城市规划,包括排水系统,按照多大人口规模建设?

  李红玉:北京市的城市规划是按照1600万到1900万人之间来设计。相对来说,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是匹配的,但是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不够超前。

  另一方面,建设方面的实际支撑能力可能达不到1600万到1900万人口的建设密度,因为城市建设很快,从投资来说更多侧重于地面建筑以及表面道路,投入比重更大一些,在管网等基础设施方面还没有完全达到1600万到1900万人的标准。

  记者:北京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是按照怎样标准规划的?

  李红玉:各个城市的建设标准是不一样的。北京目前的规划建设大概是应对三十年到五十年一遇的雨水。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