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纽约下水道,首先要关注它的污水处理能力。纽约有14座污水处理站,每天可以处理13亿加仑(约合490万立方米)的污物和废水。以曼哈顿西村一间厕所冲刷的排泄物为例,这些排泄物将顺着管道向下流过6英里(1英里约合1609米),到达一家污水处理站。纽约城内大部分下水道还在依靠重力引水,而没有引入大型电泵。在污水处理站,污水一开始流过类似巨大金属梳子的机械过滤屏。过滤屏截留下大的污物,以免它们损坏处理站的设备...[详情]
北京的暴雨积水并非特例。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天津市、甘肃金昌市、广西南宁市、内蒙古包头市等多个城市的人们也遭遇了内涝的困扰。近年来,逢雨必涝、逢涝必瘫,几乎成了我国城市的通病。排涝系统为什么一直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国家能否加大排涝建设投入,重视地下民生工程建设?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技术顾问刘延恺认为,城市积水主要是城市化过快,城市规划不周所致。当前城市建设规划普遍重高楼大厦、道路、广场等功能设施...[详情]
按照《胶澳发展备忘录》记载,最初德国人在青岛铺设地下水网,是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考量。在德占青岛之前,青岛只是一个只有2万人的自然渔村,没有地上水管,更没有下水道。为改善糟糕的卫生环境,登陆之初的德国人,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城市改良计划,他们要把青岛建设成为“接待南部欧洲病人的疗养地”。初来乍到,殖民军水土不服。1898年10月,进入雨季后,德人中间经常发生肠炎,此病在欧人区和驻军中多有发生...[详情]
100多年前,维克多·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当夏季来临,暴雨不断,“城市的良心”便不得不经常接受考验。城市排水系统严重滞后,这并非是哪一个城市的问题。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已经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地下,却还是二三十年前的样子,一旦遇到暴雨天气,下水道便开始变得不堪重负...[详情]
7月21日,北京市的大雨撕开了北京城市排水问题的盖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大部分城市只注重高楼大厦,而缺乏对“细节”的关注,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之前被忽视的“细节”成为“大城市病”的根源。 全文>>
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城市交通一度混乱。李红玉:有些地方为了迅速体现城市建设要求,达到一年一遇的情况下就立项开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个案现象。 全文>>
目前,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步伐,也降低了人们的出行质量,相对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的交通状况目前来说较好一些。尽快开展机动车发展政策研究、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政策落实、交通需求管理等一系列城市交通政策和措施的研究和制订等工作。 全文>>
——李铁(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