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段历史 大河报没有失音

2012-11-30 13:44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核心提示

  “在黄河边弄一组塑像吧,祭奠那些死去的逃荒难民”、“如果说电影《一九四二》是一部催泪震撼而展示人性的灾难故事剧,大河报深度特刊则是一部立体深沉而渗透理性的灾难历史剧”……昨日,大河报备受期待的16个版全彩特刊《回到一九四二》甫一出街,便迅速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掀起阅读狂潮。继11月26日深度特刊《直面一九四二》率先出街预热以来,短短几天内,大河报打出一记组合拳,让河南人记住了“一九四二”,也记住了苦难的河南!

  《直面一九四二》

  让当下正视历史《回到一九四二》让历史还原真实

  让当下正视历史

  《回到一九四二》

  让历史还原真实

  在《直面一九四二》中,首先向世人简述1942年河南的受灾情况、河南灾民的逃荒概况以及电影的创作背景,网友“秋水”看后感慨万千,写下“中原记忆久尘封,谁识当年血泪声。今借银幕传故事,当头棒喝发聩聋。”的诗句,接下来“《一九四二》为何绕开河南?”的话题引起诸多共鸣和深思——如何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中传承本地历史文化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当年的历史一定不像电影中那样克制,真实的1942又是怎样的?“以史实为根基,以档案来表现,以亲历去追忆,以事件寻脉络”的《回到一九四二》回答了这些问题,《豫灾剪影,一个河南记者的“新闻救赎”》、《郑州之行,两个外国记者的“灾区盛宴”》让人们了解到白修德采访之外的当年的新闻事实;《沿着铁路,向有饭吃的地方去》生动地勾勒出当年河南灾民的逃荒线路图……还通过对河南省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探访,去触碰到那些尘封在幽暗中的灾难故事的魂灵。 

  1

  【七旬老人】

  珍存大饥荒照片和手稿

  昨天下午,郑州市69岁老人杨树基向本报报料,他家里还保存着一些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期的照片、手稿。 

  “这是我叔叔留下的照片,逃荒的,吃树皮的。”在杨老先生家,他向记者一一展示珍藏的“宝贝”(如图),希望通过本报让更多人看到。此外,杨树基还有其爷爷杨怀中传下的记录1942年大饥荒的手稿《婴梁山人》,记述了一段因缺钱未能逃荒的故事。“因为过那样的年景,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到现在吃饭都很节约。”老人说,饭没吃净,根本不舍得丢,简单做一下,就是又一顿饭。

  专门为本报特刊创作了两幅漫画的耄耋老人袁维新告诉记者,他昨天特意买了份大河报。“我很敬佩当年敢于采访写报道的李蕤(真名赵悔深)记者,也很佩服他的女儿宋致新,能够将这段历史重新公之于众。”袁老说,他准备和老伴去看看电影《一九四二》,“看他们拍得咋样”。

  2

  【权威学者】

  历史应还河南人民以公道

  “我父亲的《豫灾剪影》发表了近70年了,当时他确实是冒着生命危险写成此书、为河南灾民请命的。”昨晚,“1942河南大饥荒”权威研究学者宋致新特意为本报撰文,称父亲赵悔深的遗作得到家乡媒体大河报如此重视,“我的百岁老母(宋映雪)深感欣慰;父亲若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

  宋致新写道,1942年河南大饥荒这段历史,揭示出了河南人民对于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以及他们为抗战所承受的难以想象的苦难和牺牲。在今天,这段历史应该得到公正评价,还河南人民以公道。宋致新希望更多的人能参加到对大饥荒的史料钩沉和研究中去,希望河南人民永远铭记这段极具启迪意义的历史,把它作为“光荣的伤痕”。

责编:李文丽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