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担、河南话、胡辣汤、豫剧 宝鸡成了“小河南”

2012-11-29 10:31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宝鸡

    与电影有关的

  与电影无关的

  老东家应该属于逃得晚的,所以虽然有幸坐上了火车,钻过了“潼关”的隧道,却最终没进得了西安城。

  老东家孑然一人,踽踽东行,有饥民迎面来,问:“西边没活路吗?”老东家答:“有活路,就是没我的活路。”

  老东家像个预言家,说对了每一件事。

  西行的一路向西,直至西安、宝鸡、铜川、天水,扎根落户、生根发芽,直把宝鸡改造成了“小河南”。

  据有关部门统计,1942年前后,从河南逃荒出去的难民有近百万人在宝鸡安家落户。   

  这近百万河南难民,来到当时仅有数千人的宝鸡县城(如今的宝鸡市),搭下窝棚,开挖窑洞,繁衍生息。河南担、说河南话、喝胡辣汤、唱豫剧,这是土生土长的宝鸡人对当地河南人的普遍印象。

  如今的宝鸡,还会有哪些河南元素?这些流落异乡的难民及其后代,是否已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宝鸡人?

  河南担

  宝鸡人对河南人的称呼

  宝鸡人对河南人的称呼

  “俺小时候爹妈一吵架,俺妈就骂俺爹是河南蛋(河南担),俺爹骂俺妈是此地猴(宝鸡方言)。”11月15日,站在渭河边高大的炎帝石像边的80后张小南告诉记者。张小南的父亲是河南人,母亲是地道的宝鸡人。    

  据史料记载:1938年6月9日,为阻滞日寇西进,国民党政府炸开郑州花园口附近的黄河大坝,在黄淮平原形成了跨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黄泛区。这次人为的“黄河泛滥”,导致89万中国平民丧命,1200万人踏上了流亡之路。许多河南人一路向西逃亡,拥进了当时只有数千人的宝鸡城。在宝鸡城外的河滩、山坡上搭起一片片难民棚。现在,宝鸡城里还流传着“河南棚子河南担”的说法,就是说那时候的河南人居住在棚子里,全部的财产只有从河南用扁担挑来的一些家当。 

  1938年秋,张小南的曾祖父——河南省郸城县的张栓宝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一个箩筐里是不到两岁的儿子,一个箩筐里是所有的家当。后面跟着的,还有背着大包小包、抱着一岁闺女的妻子。他们沿着陇海铁路,辗转到了宝鸡。张栓宝用废砖头、瓦片、木头搭起了一个简陋的窝棚,靠出卖苦力和讨饭为生。     

  那时,外出逃荒的河南人有的推着独轮车,更多的是像张栓宝一样,挑着扁担,装着儿女和家当。于是,几十年来,“河南担”成了宝鸡当地人对河南人的称呼,有的陕西人还讥讽他们为“河南蛋”。  

  如今,当年在张栓宝箩筐里坐着的两岁男孩已经成为年逾古稀的老人。他的家里,依然保存着当年的老扁担,“这是俺父亲留下的宝贝,没有它也许俺们都活不了”。

  与张栓宝一样,武育民的父亲也是用一根扁担从河南武陟挑着全部家当来的宝鸡,如今在宝鸡市新建路宝运二村住上楼房的武育民正忙着写一篇父亲的回忆录,题目就叫《一个河南担的逃荒史》,详细讲述了父亲当年从河南逃荒到宝鸡的经历,以及那根扁担对全家人的救命之恩。“我们区的地方志上要用,暂时还不能给你,因为还没发表呢。”武育民向记者解释道。

  河南话

  不会说河南话都没法做生意

  当年和张栓宝他们一起逃荒的河南人,有的落脚到了宝鸡,有的到了陕西铜川,有的则去了宝鸡附近的甘肃天水等地。    

  宝鸡市老龄委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整个宝鸡市,80岁以上健在的老人至少有一万人。而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当年随父母一起从河南逃荒来到宝鸡的。而在老龄委统计在册的十几名百岁老人名单中,有8位都是河南籍,本报记者一一采访得知,这些当年正值壮年的河南人也都是逃荒来的宝鸡。

  “我从小就说三种话:在学校说普通话,跟俺外公外婆说陕西话,跟俺爷奶爸妈就说河南话,俺妈虽然是宝鸡人,但她也跟着说河南话。”张小南告诉记者。

  “你弄啥?木弄啥。中不中?中”,张小南现场给记者展示他标准的河南话。“以后找对象,我也要教她河南话,不然在俺家木法沟通啊。”张小南笑道。

  记者也深有感触,在宝鸡采访数十天,没说过一句普通话,仿佛置身河南。

  宝鸡步行街上一家服装店的店员小赵开口就用地道的河南话招揽生意,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四川广元人,“这儿河南人可多了,不会说河南话都没法做生意呀”。

  火车站旁边步行街上卖鸭脖子的老板是河南周口人,卖油茶的是河南焦作人,开出租车的有很多也是河南人,宝鸡古玩城三层楼里也都是河南人在做生意。河南人遍布宝鸡市的各行各业。

  胡辣汤

  街头卖的小吃与河南没两样

  “胡辣汤,两块钱一碗”,记者在宝鸡数日,早餐基本上与在河南一样。街头卖的小吃也基本上与河南没两样:胡辣汤、油条、红焖羊肉、烩面、豆沫等。

  70多年来,宝鸡的河南人后裔已经和当地人融为一体。虽然,宝鸡的河南人仍然喜欢喝“胡辣汤”,但宝鸡本地的羊肉泡馍、豆腐汤、手擀面皮、麻酱凉皮等大众饮食也被他们接受。宝鸡本地人也适应了河南人的饮食特点,喝胡辣汤、吃烩面也成为他们的饮食习惯。

  张小南告诉记者,逢年过节,他家喜欢包饺子吃。家里若有客人来,就要出去买肉包顿饺子“改善生活”。他们在家常吃的还是从河南延续下来的饮食习惯,爱吃卤面、鸡蛋搅面汤、糊汤面,早上爱煮稀饭炒菜吃馒头,“宝鸡人早上爱吃的豆腐汤,俺家人都嫌咸”。

  记者在宝鸡市火炬路附近看到一家驴肉汤馆,生意很红火,老板说自己来自洛阳,“这儿河南人多,洛阳人也不少,都爱喝俺这驴肉汤,宝鸡本地人也经常来。河南人好喝汤”。

  与郑州的街名一样,宝鸡市也有经一路和经二路。11月15日,经一路社区书记武桂荣向记者介绍说,经一路这一片儿,原来就是河滩,住的全是河南逃荒过来的人,很多地名、街名都跟河南人有关。

  “当时陇海铁路就通到宝鸡,终点站就在宝鸡城东门约一公里处,难民们沿铁路逃到此处,大多就居住下来了,而在铁路边卖煤卖炭,也是好多能吃苦的河南人的首选。因此,后来铁路旁边的这条街就叫炭市街了。”武桂荣说。

  宝鸡的布市街曾是河南裁缝们做生意的地方,“我刚从河南逃荒到这儿的时候,就是在河滩上支个摊子给人做衣服,那时候没有缝纫机,全都是手工,也改旧衣服,那时候穿棉袍的多,改一个棉袍一毛钱”。从河南滑县牛屯乡鸭固村逃荒来到宝鸡、如今已93岁的老裁缝崔永庆说。

  记者在宝鸡市火车站旁边的步行街与街上的几个铜人雕塑合影(上图),旁边一位卖糖芦的老人笑着问,“你也是河南人吧,一看长相就像,这几个拉板胡、打竹板的铜人就是咱老乡,这就是表现当年常香玉他们在这河滩上唱豫剧的情形”。(记者 朱长振 文 李康 图)

责编:李文丽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