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宾:索罗斯做空中国条件或成熟 不能不警觉
继2007年股市、2010年楼市、2011年PE及VC泡沫顶峰之后,2013年会成为中国债券的泡沫顶峰吗?这并非杞人忧天,特别是在2013年1月份外汇占款激增和国债市场火爆的背景下,同时索罗斯的魅影自亚洲金融危机后再度在国际上活跃游荡之际。
3月7日,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外汇占款激增6836.59亿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单月最高,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的4946.47亿元。这意味着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短期资本大量流入。
也有业内人士怀疑这个数字的异常增长或缘于央行记账方式改变,但这缺乏依据。而在1月外汇占款公布之前,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规模远超预期至926亿美元,处于纪录最高水平,这与外汇占款激增相吻合。此前的2月18~22日那一周央行创纪录回收9100亿元流动性,也与此相吻合。
从去年11月外汇占款净减少736亿元,到12月增加1346亿,再到今年1月激增6836亿元,显示短期热钱转变了对中国投资的看法,那么,必须要问的是,这些钱到中国来要投资什么?
这些钱显然不太可能投资楼市。在中国人均收入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1/10的情况下,中国楼价却在全球名列前茅,被国际公认存在巨大泡沫。
在笔者看来,中国楼市泡沫在2010年底即已到顶,此后回调10%~20%后进入缓涨状态,其未来价格空间已不再具备投资价值。
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增加房地产投资成本,特别是最近新“国五条”提高二套房首付和信贷利率,对二手房征收20%个人所得税。短期热钱对房地产躲还唯恐不及。
这些热钱显然也不是来投PE和VC的。创投是长期投资,创业板曾经带动一轮高潮,但随着创业板指数在2010年12月达到了1239点顶峰后,一路下跌到2012年12月的585点,而近期反弹高点也仅为905点,更不要说A股IPO已实际暂停了5个月,在6月前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如今,创投业人士普遍感慨日子难过,好项目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变现却更难。短期热钱也不会染指于此。
一个可能的去向是股市。去年12月以来,与外汇占款呈现同步上涨的是A股,上证综指从12月4日的1949点反弹到2月18日的2444点。但这些热钱进入A股绝不是为了把2007年10月的A股顶峰上的上亿股民解救出来的。
即便热钱进入A股,也属于典型的“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当今的A股已经远非2007年的生态环境,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和转融券都已先后推出,热钱推高A股后顾无忧。
由于明的QFII和暗的热钱早已实际控制A股,涨可以买股票、融资和做多股指期货;推不动了,可以反向卖股票、融券和转融券赚钱,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将上证综指从1949点推到2444点,显然不需要8000亿元,即笔者认为,这些短期热钱除了进入A股外,还有相当部分,甚至主要部分进入了债券市场;或者先投股市,再转战债市。
当前债券市场的火热印证了这个判断。过去几个月流动性宽裕推动了一轮比较壮观的行情。即便2月18日~22日的那一周央行回收了9100亿元的流动性,上证国债指数还是从2月8日收盘的136.19点上涨到了3月8日收盘的136.69点。
而从长周期来看,上证国债指数在2004年4月下跌到92.17点以来,一路上涨,现在创下了136.69点的历史新高。
国债市场的火爆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随着2007年股市泡沫破灭,2010年楼市泡沫进入调整缓升期,2011年创投泡沫盛极而衰,财富效应均转为负效应,越来越多的剩余资本转入债券市场,以追求稳定安全的收益。
其次,债券市场火爆缘于中国政府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2009年的四万亿救市后的强力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债券市场也成为政府重要的融资通道,特别是在力推城镇化的预期下,地方债市场据称将要推出,政府也需要国债期货的火爆,从而为融资创造条件。
最后,热钱进入中国,助推债券市场泡沫,其目的为日后刺破这个泡沫,严重收缩流动性,急速抬高国债收益率,造成中国企业流动性枯竭危机,冲击中国银行体系,进而为全面做空中国创造条件。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