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逾2000亿热钱流出 年底流动性仍充足
“单月数据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这种趋势确实值得警惕。”一位金融机构分析人士谈到11月的外汇占款数据与贸易顺差、FDI数据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日前,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日前在《中国金融》上发表了“欧债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指出,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市场均衡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同时,在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明显收窄的背景下,应从防范国际资本流入风险转为防范国际资本流出风险。
监管层仍保持警惕
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正增长,11月转而为负,净减少736亿元。结合当月FDI82.9亿美元,贸易顺差196.3亿美元,如果按照残差法计算,当月约有2400亿元人民币资本外流。但这一算法并未取得官方认可,资本外逃也只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11月,人民币升值动力异常强劲,一月中有20多天出现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相对中间价跌停的现象。一般来说,汇率上升是吸引热钱流入的重要因素,而非资本外流。
“对11月新增外汇占款负增长的解释有三个:国际资本外逃、外汇市场‘有价无市’和结售汇意愿下降,”上述分析人士称,11月人民币汇率多次触及涨停,而央行购汇规模又缩小,外汇市场 “有价无市”,这使得大量外汇头寸积累在银行体系内。此外,因监管原因,企业海外代付行为受到限制,只能加大力度当期购汇,这也使得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出现减少。
对11月的数据进行解读,还需1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的进一步佐证。
外管局在11月的答记者问中曾表示,资本和金融项目流出,并不等同于资本外逃。目前,我国跨境资本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流动的局面。
尽管如此,监管层对国际跨境资本的流动仍保持警惕。
上述央行调查统计司的文章指出,在我国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明显收窄的背景下,应从防范国际资本流入风险转为防范国际资本流出风险。一是应积极应对国际资本净流入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二是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关注长期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短期促进作用的同时,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对资金用途的审查;三是继续建设和完善短期资本监测与预警系统,对短期资本的可能流动趋势做出准确判断,未雨绸缪,减少短期资本异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年底流动性充足
今年以来,外汇占款月度之间波动较大,增长幅度也较往年下降不少,作为央行重要的投放基础货币的通道,从理论上来说,外汇占款减少将使得流动性收紧。但随着年底财政存款投放,流动性方面则并未现紧张局面。
光大银行资金部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表示,11月至12月,财政存款回流商业银行的规模约在1万亿左右。
流动性方面的宽裕也缓解了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的压力。“逆回购滚动规模目前已经下降到3190亿元,本周有望进一步降低,滚动规模的下降有益于应对年末和春节期间的利率波动。”在近日发布的研报中,中金公司如此分析。
而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则强调了“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这也使得市场对未来货币放松的预期重新有所加强。
申银万国在近期的研报中认为,年末财政性存款的集中投放确保了近期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面延续宽松态势,央行逆回购持续缩量。但考虑到未来资金流动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改革的推进需要偏宽松的金融环境,预计201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定信贷的同时,更多地通过社会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