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政凶猛:86只ST股跌停
正如市场预期,A股昨日实现5月“开门红”,ST股则遭退市新规重挫,大面积跌停。截至收盘,A股ST板块139只个股中仅十余只个股上涨,75只个股跌停。另外,B股亦有11只ST股跌停。
一国内券商昨日就此发布研报称,“退市制度的推出对某些业绩差的公司带来巨大的退市压力,但也可能带来部分ST上市公司最后的投资‘盛宴’。”
早报记者昨日采访了多家私募基金人士,私募人士大多表示回避ST股,称“短期风险太大,不敢碰了”。
深圳某私募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告诉早报记者:“我们预期,未来ST类个股退市与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仍将上演,只是前者要比后者多得多而已。”
资金流出ST板块
“五一”小长假期间,证监会加班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昨日沪深股市双双以1%以上的幅度高开。上证综指大涨42.12点,涨幅为1.76%。深证成指涨244.55点,涨幅达2.40%。
与此同时,在退市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两市ST类股票出现大面积跌停,市值总额缩水78亿元。
“ST股如期的暴跌前其实是有征兆的,上周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推出比预期来得快,造成了创业板个股的大跌,这已经给主板的ST类个股拉响了警报,因而节后在主板退市制度明了后,ST个股出现大面积跌停也在情理之中。”一位私募人士昨日对早报记者称。
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4月29日分别发布《关于完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改进和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沪深两市征求意见稿中调整和增加了相关退市条件。上证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上市公司净资产、营业收入指标、专业机构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及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量和成交价格增加为退市条件。深交所征求意见稿在此基础上,将退市条件进一步扩大为未在法定期限内如期披露年报、中小企业板继续沿用“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的退市条件。
这就意味着,若上市公司满足近三年营业收入均低于1000万元、近两年均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等条件中的一条,公司将面临暂停上市。
湘财证券5月1日发布研报称,其根据上述两个指标进行筛选,数据显示,按照征求意见稿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35家和20家,分别占总市值的比例为0.12%和0.19%,对市场整体影响相对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湘财证券按照“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指标筛选出35家可能退市的上市公司,全部为ST或*ST上市公司,而按照“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为指标筛选出的20家上市公司中,仅东方银星(600753)不是ST板块股。
由于之前已有创业板股下跌的示范效应,参与ST股的资金在主板退市制度推出后,加快“跑路”。“益盟操盘手软件”监测数据显示,昨日A股ST板块总计成交33.31亿元,2.68亿元资金净流出。
ST股将加快重组?
尽管私募人士短期回避ST股,但其仍在关注ST股的投资机会。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在经历暴跌后,ST类个股的分化在所难免,未来真正有实质性重组或者扭亏的公司会重拾升势,而那些毫无价值的、扭亏无望的公司则会继续暴跌直至退市。”
亦有券商分析师认为,由于主板和中小板的退市制度正式实施的日期是明年开始,这意味着目前处于重组阶段或大股东实力雄厚的业绩差公司将加快重组的步伐,使得市场或将面临重组题材股最后的“投资盛宴”。
一些市场人士则将ST股分为几类:一类是资产重组型,期待抢在12月31日大限到来之前完成重组,它们“也在和时间赛跑”;第二类破产重整型,破产重整完成后,将变成无资产无负债无人员的三无净壳。“理论上净资产为零,然后再通过当地政府随便给俩补贴,净资产就正数了。”
还有两类ST公司是比较危险的,一类公司是净资产负得不多,基本在1亿元以内,年底变正数难度不大,但暂时也没有明确的重组对象。另一类公司则是“属于危险型”,此类公司净资产负数较大,都大于1亿元,且还没有明确的重组方案,只能寄希望于主要债权人对债务的大幅减免或者钱包日渐紧张的地方政府的大额补贴。
最特殊的一类,就是未股改的ST股。“这类个股比单纯的ST多一条命,就是以‘赠与’资产作为股改对价,其可规避繁琐的重大资产重组审批过程,一举完成股改和资产注入。但不少未股改ST股的大股东作为国企,能否这样干,还是未知之数。”有市场人士说道。
对于ST股赶在今年内重组的市场预期,多数私募人士表示不认同。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反问记者:“一个真正的重组哪可能拍脑袋,想快就能快?很多公司这么久都没重组成,短期突击的难度应该也不会那么小吧。”
在ST个股“去泡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投资者关心,包括私募在内的机构资金是否会涌向大盘蓝筹股?
壹私募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镰超表示:“今年以来,在管理层的倡导下,私募对于个股的基本面给予了史无前例的重视。从我们对私募的调研来看,虽然绝大多数私募都配置了大盘蓝筹股,但对于绩优的创业板、中小板个股以及部分确定性机会的ST类个股,私募仍然会以压箱法宝的策略进行较长期的坚守来换取超额的收益。这也符合当前私募基金的规模现实与私募管理人实战性较强的投资策略。”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