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继续受宠中国债券牛市仍在 日债乏人问津

2014-12-30 08:4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即将过去的2014年,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通胀低位、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而全球经济依然复苏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债券市场需求大增,截至11月底的过去7年中,全球债券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发行量的5倍之多。

  美债仍将受宠

  2014年,因为欧元区、日本、新兴市场经济复苏搁浅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导致大量资金流入美元、美债等避险资产,对美债收益率起到拉低作用。

  随着美国三季度GDP被上修至5%,创11年来新高,更强化了市场对于美国将于2015年中期开始加息的预期,而加息预期将会显著带动美债收益率提前上涨。有业内人士指出,回顾历史,通常在加息前至少3个月的时间内,国债收益率都会提前触及低点,进而逐级走高反映加息预期。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东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美国加息预期增强,大体上收益率肯定会上行,但启动的时间以及上行的节奏、幅度很难确定。”

  刘东亮对本报记者表示,美联储加息对于美债的影响预计不会太大。“对于美债的需求来自美国国内投资者以及海外投资者,相较而言,美国国内投资者为购债的主力,这部分投资者来自于美国国内的养老基金、医疗保险等,购债更多出于避险的原因,因此即使加息后影响也不会太大。”

  法国兴业银行在报告中指出,美联储当前已经完全退出债券购置计划,并走在明年年中加息的轨道上。预计2015年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仍将是美国国债的重要买家,但同时,美债持有者将更多地转向美国国内,而非原先被外国央行所主导。

  “美债的美国个人投资者此前受到美联储买盘的挤压,但现在有了国内的‘容身之所’,外国央行方面,原本被迫出于阻止本币升值而买入美国国债的央行,现在的动作是抛售美债,从而支撑本币汇率。债市的风向变了,结果就是新兴市场的投资偏好减弱,全球企业债市场不再受宠,但美国国债和美元汇价将因此受益。”法国兴业银行表示。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马克(MarkHaefele)在最新的12月投资报告中表示“美国资产继续为我们最大的加码头寸,投资偏重于美国股票、美国高收益债券和美元。”

  日债“乏人问津”

  目前,市场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5年会继续将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到底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为了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更是加快“印钞”速度,而随着日债收益率的走低,除了日本央行,日债似乎已乏人问津。

  日本央行在10月31日货币政策会议上意外宣布将此前目标为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的购债规模扩大至80万亿日元,而此举也使得市场对于日本未来的经济走势普遍持怀疑态度。

  有业内人士指出,日本央行最新承诺的购债规模是80万亿日元,而日本一年的财政税收只有50万亿日元,这就意味着,日本央行需要“印钞”30万亿日元才能实现购债计划。

  “市场普遍认为,是日本央行‘承包’了日债才导致债券收益率走低,但是仔细想一下,在基础货币供给平均10天就增长近1%的情况下,除了日本央行,还会有谁去购买那些利息才0.03%的5年期日债?”该业内人士指出。

  此外,如果再将日元持续贬值的因素考虑进去,恐怕更会打击投资者对于购买日债的兴趣。

  “日本央行加大QQE规模这一举动,并非只是为了减轻美联储退出QE政策之后对国际金融市场所带来的震荡,更是为了挽救当前持续疲弱的日本经济,但日本政府这种不计后果疯狂扩大QQE规模的行为,只会把日债危机推向更深。”国际金融研究员梁海明对记者表示。

  中国债券牛市仍在

  招商银行在2015年债券市场展望报告中表示,中国经济在2014年“腹背受敌”,经济持续下行,“新常态”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对于2015年,内外交困的局面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经济增速或将继续下滑。

  但对于中国债券牛市已经结束这一说法,刘东亮持否定态度。“对宏观经济继续下行和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判断,大的宏观形势决定了债券市场的牛市基调仍会继续,不能轻言牛转熊。”

  招商银行在报告中写到:“我们并不认为债券牛市已经过去,但最容易赚钱的部分可能已经结束,如果说2014年是一份优质牛排的话,2015年可能就变成牛筋牛腱了,需要小火慢炖,不可操之过急,市场将在震荡中维持慢牛;投向债市的资金增量依然可期,收益率曲线将向牛市演化;为了满足收益要求,评级下沉或成为趋势,而信用风险将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利率债和高等级债出现趋势性行情的潜在机会。”

  尽管年末股市大涨对债市资金起到了抽水作用,部分债券型基金规模锐减,但招商银行认为,总体而言,2015年债市资金或仍然较为充沛。

  “首先,利率市场化继续发展,银行理财规模料仍会以较快速度增长,配置债券的需求仍然强烈;其次,基金对债券的配置、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仍会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最后面对信用风险持续高企,银行风险偏好持续下降,或倾向于将更多资金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刘东亮说道。

责编:赵心瑗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