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紧急自查私募债 10亿兑付山雨欲来

2014-04-10 09:42    来源:华夏时报

  继超日债付息违约之后,信用风险扩散至私募债。记者从深圳某大型券商固收部人士处了解到,券商内部已经开始紧急排查私募债业务的风险。另据记者了解,监管层也在跟私募债承销规模比较大的券商部门接洽,要求其自清自查,并做好应对预警方案。

  继“13中森债”未能按期在3月28日支付1800万利息成为市场首例私募债违约之后,近期又曝出一例私募债“12华特斯”或将因其发行主体破产重组而面临偿付风险。

  今年6月是私募债到期偿付高峰,违约风险如影相随。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到期偿付的私募债规模44.36亿元,而其中6月到期偿付规模最大,为10.75亿元。

  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认为,“13中森债”绝不是个案,体量较小、发行主体又多为民营企业的私募债将成为监管层“不允许大规模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缺口,违约或成常态。

  10亿兑付山雨欲来

  私募债拉响违约警报。

  有全额担保、发行规模1.8亿元的私募债“13中森债”未能如期支付1800万元利息。在监管层的督促下,尽管其担保公司中海信达最后承诺履行代偿义务,但仍然给脆弱的信用债市场增添了惆怅。

  近日又一私募债“12华特斯”暴露出兑付的不确定性。据浙江省安吉县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已裁定受理浙江华特斯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破产重组,而该公司恰是“12华特斯”的发行人。据“12华特斯”募集说明书显示,该债发行规模为6000万元,期限为2年期,发行利率为11%,有第三方担保、抵押担保和公司实际控制人三项担保。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13中森债”未正常兑付利息的主要原因是其流动性管理存在问题,属于个案风险事件。

  不过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却有更多的担忧。

  “‘13中森债’肯定不是个案。”招商证券分析师孙彬彬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往年,今年信用风险加大。一方面是宏观经济往下走,那些被放大风险的行业领域自然而然就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再叠加企业本身的经营问题,风险自然大;另一方面监管层在‘守住全局、放开局部’的思路下,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是允许违约的,发行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私募债信用风险积聚。”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也指出,中国特殊的经济体制下,不允许大规模系统性风险出现的底线之上,信用风险的释放或从民营中小企业开始逐步扩散,从私募债开始扩散。

  被称为“中国版垃圾债”的私募债于2012年下半年开闸,其多以2年期限或者2+1附回售权的模式发行,这也意味着2012年开始发行的私募债将在2014年迎来密集的到期。

  谁是下一个违约者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有49只私募债到期,总规模为44.36亿元,其中今年6月份将迎来一波兑付洪峰,共有10只私募债集中到期,规模为10.75亿元,平均票面利率为9.17%。

  私募债陷入信用风险漩涡,谁将会是下一个违约者?

  据记者调查,除了上述提到的“12华特斯”的兑付存在不确定性,“12同捷01”也潜藏危机。

  据公开资料显示,“12同捷01”的发行主体是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规模1亿元,发行期限是2+1,票面利率8.15%,上海市再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总金额3000万元的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到期日2015年6月12日,最近行权日为2014年6月12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同捷科技在冲击IPO未果、借壳上市方案流产之后,疲于股东各方力量明争暗斗,终导致经营不顺陷入债务危机。去年年底,同捷科技作为6家联合发行人之一,无法按期兑付上海杨浦中小企业2011年第一期集合票据。

  市场人士担忧,通过艰难自筹和银行授信才算缓解集合票据兑付危机的同捷科技又如何轻松度过今年6月份将行权的私募债。如果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选择全部赎回,同捷科技将面临过亿元的债务危机。

  其实私募债的违约也并不是无迹可循。

  “处于宏观周期往下走、产能过剩的行业,同时现金流又比较紧张的中小民营企业比较容易出问题。”孙彬彬对记者分析称,“煤炭、有色、钢铁、光伏、造船等传统行业中的私募债需要注意信用风险。”

  据记者了解,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的成本包括票面利率、承销费、担保费、审计费、律师费、评级费等,实际融资成本约在15%上下,但随着宏观环境不振、融资成本不断高企的双重夹击,不少私募债发行主体的净利润难以覆盖私募债的票息。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石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重工业、太阳能、风能等依靠政府补贴的行业,接受政府BT项目较多的主体信用风险都在加剧,需要警惕该类私募债的违约风险。

  在“13中森债”未能如期兑付利息的情况下,其担保方中海信达不积极履行担保义务的态度刺痛了私募债市场的神经,“担保”曾经是私募债销售的护身符,一旦有担保销售就不愁。

  据记者梳理,2014年到期且没有担保的私募债共有18只,包括:12新达通、12宁水务、12信威债、12新丽债、12孚信债、13济环02、13济环01、12中科债、12雅润债、13梅花01、12杭益汽、12远古债、13龙腾债、12华安达、12蒙农科、12武医债、12新大禹、12通惠债。

  业内人士认为,担保公司是私募债的“底线”,若真的出现违约又没有担保,私募债的投资者则真的可能血本无归。

  券商改做通道

  “现在券商对私募债的整体风控都在加强,对行业对公司的筛选蛮严格的,都要求一定的担保,而且担保资金要求比较足。”前述深圳大型券商固收部人士对记者透露。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已经有券商做好了分别针对真实违约、尚未真实违约等情况的预警机制。若相关私募债尚未真实违约,可采取要求发行人追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等资产作为担保,多方商议展期等措施;如果违约真实发生,则以降低矛盾和影响为目标进行化解。

  据记者统计,从开闸至今,承销私募债数量超过10只的券商主要有11家券商:国信证券30只、中信证券22只、浙商证券16只、光大证券与广发证券均为15只、平安证券与国泰君安均为14只、长城证券13只、东吴证券11只、东莞证券和南京证券都为10只。

  从承销金额上来看,国信证券依然占据第一把交椅,承销总规模为47.57亿元,此外长城证券总额为21.04亿元,平安证券16.88亿元,金元证券19.5亿元,国泰君安19.4亿元,浙商证券18.55亿元。

  深圳一城商行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信用风险加剧对于本就难销售的私募债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但“通道类私募债”或将迎来盛宴,券商将更愿意甘做通道与银行合作,以降低在私募债中所承担的风险。

  简单来说这种模式就是:拟发私募债的企业向某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同时向一家券商申请发行私募债,等到券商向交易所备案通过,银行再用理财资金买入该私募债,券商仅仅只收通道费。

责编:王芳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