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企业债券被认为是下一个摇钱树
“远至德国私人银行,近至海峡对岸,都视离岸人民币债券为最可靠的投资工具之一。随着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百花齐放’,可以预见离岸人民币债市正迎来另一次爆发性增长。与此同时,境外机构觊觎方兴未艾的在岸企业债市场,新增的RQFII额度将贴补市场空缺。”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成立仅2年,已成为人民币债券的专业管家。行政总裁区景麟接受本报专访时预测,离岸人民币债券将在未来数年内超越亚洲美元债券的发行规模,成为区内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
“目前20%的离岸人民币债券由第三方(非内地或香港企业)发行。买家亦来自五湖四海,澳洲、尼日利亚和日本央行准备将人民币债券纳入外汇储备,德国机构大额购买离岸人民币债券,投资人民币已无国界。”
区景麟透露,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不满足于离岸人民币债和国债,尽管评级标准不同,内地企业债券被认为是下一个“摇钱树”。中银香港计划向外管局申请RQFII额度,用于配置内地债券基金。结合离岸人民币债和内地企业发行的美元债,力图打造人民币债券的全产业链。
向望人民币债全产业链
《21世纪》:在岸人民币债券与离岸人债哪种回报更吸引?
区景麟: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总规模接近700亿美元,约是亚洲美元债存量的1/6。截至去年底,在岸债市的存量已达到26.2万亿元,比较两者不在乎规模大小。
在岸市场由国内投资者主导,外国投资者受QFII额度严格限制,又不熟悉内地评级体系,投资局限于国债。离岸市场则不同,从市值分析,世界三大评级机构覆盖了62%的离岸人民币债,发行监管与国际接轨,由大行直接承销,市场参与机制健全。
若论回报,整体离岸人民币债平均收益率为4.13%。其中国债为2.35%,低于在岸市场1厘;离岸企业债的年收益从5%至10%不等,绝对值未必高于在岸,但20%的发债主体为跨国企业或世界性机构,透明度更高。
《21世纪》: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展速度为何快于离岸人民币股票?
区景麟:人民币股票只是添加了交易结算的货币品种,无法改变波幅大的特性。离岸人民币债的投资主体由私人银行、退休金和海外主权基金组成。动辄十亿美元以上的投资规模要求稳健的投资回报,人民币汇率年化波动不足2%,兼顾高票息收益,但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仍有待改善。
《21世纪》:市传中银香港有意涉足RQFII业务,初期会考虑什么投资组合?
区景麟:我们已向外管局申请RQFII额度,用于在岸债券基金和A股产品。海外机构对内地高息企业债有较强的投资需求,加入在岸债可提升产品收益及流通性。长远而言,中银香港希望整合在岸人民币债、离岸人民币债和内企美元债(若人民币升值,内地企业可发行美元债以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的资源,建立人民币债券的全产业链。
离岸人民币债券等待爆发
《21世纪》:内地出现“丙类账户”代持等债券丑闻,离岸人民币债有没有类似风险?
区景麟:内地债券风波缘于相对封闭的投资体系。离岸人民币内部债已接轨国际水平,同时有28间中资或国际性大行担任中间人,香港本地债市发展近30年,却只有2到3个中介人。从发行、认购到二级市场交易,离岸人民币债与美元债券相同。现实情况下,具有国际评级的债券流通好、认购踊跃,直接鼓励发债主体完善财务管理,以获取较低的融资成本,暂未见离岸市场存在违约风险。
《21世纪》:离岸人民币债市有哪些机构投资主体?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