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抢搭次级债发行“末班车”
近日,浦发银行在上证所发布公告称,该行获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不超过12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所募集资金按照有关法规计入公司附属资本。
不仅是浦发银行,2012年11月以来,已发行和确定即将发行次级债的银行已达18家,累计募资规模超过1600亿元。记者采访了解到,商业银行抢搭2012年末次级债“末班车”,主要是抢年底的次级债监管时间窗口:一方面新资本监管协议今年年初开始施行,银行需要发债以补充资本;另一方面,2013年后发行的次级债是有条件地计入附属资本。对于资本压力突出的中小银行来说,发行次级债的热情更高。
“对银行而言,发行次级债的主要目的在于补充附属资本,为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回报率也有目共睹,明显高于银行间市场次级债的发行利率。次级债补充的资本所带来的回报,不仅可以覆盖发行次级债的融资成本,还能对银行拓展业务和利润的增长带来很好的推动作用。”某中型银行资金部副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但是,今后次级债的发行也许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2012年6月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从2013年1月1日起发行的次级债必须满足“含有减记或转股的条款”等11项标准,否则将无法被计入监管资本。
按照规定,2012年年底前发行的次级债,即便不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仍可以计入监管资本,但必须从2013年1月1日起按年递减10%,直到2021年彻底退出。因此2012年底前的这段时间就成为抢发“旧式”次级债的最后时机。
1月1日起实施的新资本监管协议将提高对各银行资本金的要求,银行通过发债补充资本的脚步愈发加快。
除了上市银行,城商行也在等着“输血”。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24日,已经有12家城商行发行了次级债,发行规模为191.2亿元,且目前还有数家城商行已经获得银监会的批准,将次级债发行方案摆到台前。
“在IPO迟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面对资本新规的压力,次级债成为城商行热衷的融资渠道。”券商银行业分析师何宏材向记者透露,资本新规的实施将降低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而银监会对次级债有条件计入附属资本也持肯定态度,所以次级债近来受到城商行的热捧。
业内专家指出,对金融行业而言,密集抢发次级债并非利好消息。“银行年底发行次级债多数出于吸纳存款的目的,收缩货币流动性的做法将严重削弱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投资者不太会有购买热情。同时,过度发行次级债对银行和投资者而言均有很大风险,银行的信用将会被透支,次级债风险相对较高,投资者的消费能力或受到巨大挑战。”一位研究人士直言。
该研究人士进一步表示,发行次级债并非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随着发行次数、发行数量的不断增加,银行的发行成本也将随着上升。更为关键的是,投资者冷淡的反应或使银行信用大幅下降,今后其理财产品的销售面临重大考验,银行的营收状况也会遭受冲击。
就在“旧式”次级债即将告别历史舞台的时候,监管层正在加速引入新的资本补充工具。
2012年12月7日,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指导意见》,提出了商业银行可以发行符合条件的非普通股资本工具,说明银行可以通过调研创新,在境内外市场发行各种合格资本工具替代普通股融资。这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银行的融资魔咒。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