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主要拉动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多数专家和研究机构表示,下半年,一系列有利因素将进一步助推消费稳定增长。
不过,目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比较突出。对此,发改委表示,未来提振消费信心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成为“促消费”工作的重点,将进一步推进消费结构优化,加快培育中高端新增长点。
消费总体运行平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近7万亿元,增长7.5%。但其中,4月到6月连续3个月的增速都低于3月份的零售额增速。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消费领域的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对此,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消费情况非常重要的统计指标,但它主要统计的是居民实物消费,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情况。综合服务消费和实物消费总体情况看,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仍然保持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对于未来消费的发展态势,刘宇南表示,汽车进口关税下调政策效应将逐步释放,一些季节性影响也逐步消除,短期负面影响因素逐步减弱以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应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同时,随着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消费软硬环境得到不断健全,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逐步提高,这样就会使居民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我国的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旅游收入和电影票房收入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并且,网上零售和农村居民消费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元,增长了30.1%,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0.5%。”刘宇南说, 这些积极因素都显示出,未来我国居民消费仍然会保持平稳增长。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在消费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特别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然比较突出。例如,在重点消费领域,市场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然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的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极大制约了消费扩大和升级,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就必须着力破除这些体制机制的障碍。”刘宇南说。
发改委表示,围绕提振消费者信心,未来将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质量。并且,加大消费领域开放力度和外企合资合作,促进高端产品和服务生产。
刘宇南介绍,未来还将加快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和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守信“红名单”制度和失信“黑名单”制度。另外,还将优化消费者维权体系,加快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常态化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评估机制。
同时,围绕去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改委未来将构建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壮大消费新增长点。并推进健全质量标准和信用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未来将加快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者主体意识和维权能力,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强化收入分配、财政金融等领域政策的配套和宣传引导,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刘宇南表示,通过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破除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发挥好消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持续推动消费增长
针对未来的消费发展趋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测,今年下半年消费将有望小幅回升,增速将略高于上半年,全年增长在9.7%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预测,今年下半年,消费稳定增长将面临一系列有利因素。首先,消费者信心指数处于高位。今年前4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值为122.9,比去年同期高11.3,连续7个月为120以上,表明消费者信心较强。其次,今年以来中央宣布了多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比如降低宽带、移动网络流量、景区门票等的价格,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等。这些政策的效应将逐步显现。而从7月1日开始,我国大范围降低进口汽车以及服装、家电、食品、化妆品、药品等日用消费品的关税,同样将有力地促进消费较快增长。
连平说,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通过扩大进口把消费端留在国内,将促进消费增长。今年7月1号之后降低进口整车和零部件关税,对汽车类消费增长带来积极作用。近期个税修正案已经报请全国人大审议,预计下半年推出,可能会对下半年的消费带来积极的影响。
同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对于医疗、教育、养老等具有“公益性”和“市场性”双重属性的服务,其属于公共产品的基本的部分由政府来提供,非基本的部分则主要由市场和社会提供。
“保基本是要做到广覆盖、可持续,保障范围要逐步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而且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动态调整。非基本的,则主要由市场和社会提供,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各方力量来参与,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欧晓理表示,将以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文化体育、基本社会服务等为重点,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另外,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民间投资的活力,不断丰富公共服务的供给,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
随着各地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新零售”对消费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开始得到各界广泛认可和重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1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增长29.8%,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近期,消费升级接连迎来重磅利好:个税改革提速,5000元起征点有望10月率先落地;7月起,我国1449个税目的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大幅调降,汽车整车进口及零部件进口关税调降……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4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这一增速水平比上个月放缓0.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放缓1.3个百分点。
“五一”小长假期间,包括家电消费、休闲旅游等消费呈现出火爆态势,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业内指出,今年我国消费将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体现在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
面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环境变化,中国家居业应改变“以经销商为中心”的传统产业链条,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型,走品牌专业化之路,升级配套业态和购物服务体验,通过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丰富品牌的文化价值内涵。
随着上市公司、银行年报密集公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6日,从已公布盈利数据的7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来看,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超过10亿,已超过部分上市农商行。马上消费金融净利增88倍成“黑马”。
随着上市公司、银行年报密集公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业绩也浮出水面。截至4月16日,从已公布盈利数据的7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来看,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超过10亿,已超过部分上市农商行。马上消费金融净利增88倍成“黑马”。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实物商品消费提档升级,服务消费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电商平台不仅是“沟通者”,而且同商场、超市、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出租者一样,都是经营者。如果消费者和卖家发生纠纷,电商平台理应积极帮助消费者维权,不应推脱。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以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网购年货,自主选座,叫上一份外卖,“轻装”出门,坐上飞驰的高铁,连上WIFI,下单除夕年夜饭,抢红包,网上拜年……这不是剧情,这是现实,发生于2018年初的中国社会。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回家探亲已不再是春节唯一主题,今年春节假期旅游“过大年”尤其火爆。
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消费市场年味浓、销售旺,买年货、赶大集、逛庙会、吃年夜饭等传统消费持续火爆,旅游、读书、观影、看展等新兴消费亮点纷呈。
6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2017/2018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预计今年消费将连续第15年两位数增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消费将实现更有质量的增长,全年消费率有望保持60%的高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