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正在重塑金融业的业态,而中国在全球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大潮中已占据重要一席。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融资额已经超越美国,位居全球首位。
在11月26日举行的2017天府金融论坛——科技金融与创新创业分论坛上,与会人士表示,金融科技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产生冲击,并在无形中推动现有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中国的金融监管层已将金融科技监管正式提上日程,“监管沙盒”和“监管科技”或将成为探索的主要方向。
勃兴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赵岑介绍,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分为四大领域:一是传统金融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基于线上开展银行、证券、保险相关的业务;二是金融机构基于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业务的延伸;三是完全去中心化、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包括P2P和众筹等;四是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其本身并不开展金融业务,但它是整个金融体系开展交易的重要支撑平台,包括金融征信业务等。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副秘书长赵险峰表示,中国在金融科技领域非常活跃,在全球蓬勃发展的金融科技大潮当中占据重要一席。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获得77亿元融资,首次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据成都市金融局局长助理付剑峰透露,去年成都打造了辖内第一个以金融科技为主题的众创空间,仅仅半年时间内,进入的和待进的金融科技公司已达一百多家。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科技在突飞猛进的同时,对金融业的基础功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科技加速了金融业的自我重塑。金融科技是平台非网点的,也是轻资产和大数据的,金融科技不断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还实现了操作过程的自动化,这种运行模式上的变化正在颠覆性地影响现有的金融系统,使得金融生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位与会人士直言。
事实上,金融科技还可以解决资金脱实向虚、金融普惠难的问题。“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更加多维和实时地获取数据,我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深度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与规律,并指引我们做到更精准地定价,我们在利用加密式技术做到更加有效安全的协同计算的同时,也能利用这些技术帮助我们对高科技企业的风险进行了解、把握和识别。”他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由于很多金融机构还没有真正服务到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里面来,今天的科技正在试图解决这两个问题。
平衡 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监管模式转变
与会人士也表示,金融科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也对现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了冲击,未来的金融监管要在严密防范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金融创新,尽量在创新和监管之间取得平衡。
“我们不能因为金融科技有安全隐患就不用,也不能因为科技给金融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就忽视它的安全隐患。在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关系上,一定要把握好、拿捏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表示。
毕马威华振会计事务所成都分所负责人万姝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金融科技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于这一新的、过去不熟知的业态,需要从制度上去推动它,在监管和立法方面都要跟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少国家都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监管,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来引导、管理金融科技业的发展,并拟定了各自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4年8月,英国财政部提出金融科技振兴战略;2015年8月,新加坡政府在新加坡金管局(MAS)下设立金融科技和创新团队(FTIG),在FTIG内建立支付与技术方案、技术基础建设和技术创新实验室三个办公室,并投入2.25亿新元推动《金融领域科技和创新计划(FSTI)》,鼓励全球金融业在新加坡建立创新和研发中心,全面支持地区金融业发展。2017年1月,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了美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
中国的金融监管层也已将金融科技监管正式提上日程。中国人民银行今年5月发布消息称,已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金融科技委员会由央行科技工作分管行领导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单位包括科技、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结算等相关司局。
赵险峰建议,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可建立全球风险防范体系,预防技术风险。现在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具有同根性,信息泄露、数据被滥用面临的风险又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监管者可从个案着手,最大限度地推动科技金融的进步。
借鉴 逐步探索“监管沙盒”和“监管科技”
在谈及具体的监管模式时,与会人士表示,“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是未来可被应用的监管模式之一。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金融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最近表示,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持金融稳定,大多数国家树立了一道道监管墙,但由于缺少容错、试错的试验田,进而导致金融科技创新出现分化。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因为怕碰壁而畏首畏尾,虽然规避了监管风险,但是因为没有容错试错的试验田,创新活力没有得到释放,贻误了商机还丢失了市场;另一方面,互联网机构在创新过程当中无视或者轻视监管墙,网络风险破墙而出,翻墙而过。在风险没有研究透的情况下,没有经过试验田的检验就拔苗助长,急于推广应用,有一些创新业务上野蛮生长,虽然快速占领市场,但也暴露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科技领域,需要建立一块容错、试错的试验田,“监管沙盒”就是可被借鉴的模式之一。“监管沙盒”的概念来自英国,旨在为新兴的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空间,并不断调整既有监管框架,探索新的监管边界。作为一种重要的监管模式创新,它引起多国金融监管机构纷纷效仿。2016年6月,新加坡也提出了“监管沙盒”制度。
付剑峰表示,“监管沙盒”的核心就是试点示范,可以在一定区域内选出一定的机构,让一些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先行先试。
业内人士还表示,需要考虑将数字技术应用到金融监管上来。“大部分时候科技的问题需要科技来解决,科技的风险需要科技手段来监管。英国最早提出了监管科技(RegTech)的构想,即使用新技术来高效解决合规要求,以减少反洗钱和反欺诈监管合规需求产生的费用。与此同时,监管者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模式和方法。” 赵险峰表示。
李伟也表示,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进行监管时,也应同样利用金融科技来防范化解风险,即所谓的监管科技。他举例称,金融监管部门利用数字化监管协议等手段,可以实现实时的穿透式监管。李伟透露,近期已有银行向央行申请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其通过在区块链中引入监管的节点,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报送和风险的自动化管理。
“我们在监管非法集资时,就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抓取主要公司的财务指标迅速找到风险公司。”付剑峰说。
以房贷为主力的信贷零售化潮水退去后,消费贷款迅速崛起,银行业零售格局正在重塑。2017年半年报显示,信贷资源向个贷倾斜明显。
8月24日,新浪财经举办“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兴业银行凭借开放创新的平台设计理念、丰富的产品线、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严密的安全防控系统,荣获“最受欢迎电子银行”奖,并入选“年度直销银行十强”榜单。
多家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同业资产大幅压缩。专家和券商分析人士预计,接下来金融监管部门的同业业务监管将再升级,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往依靠发展同业业务来扩张的中小银行将全面进入“缩表”周期。
基于金融科技的深入发展,我国银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很可能将演变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目前有些银行正掀起新一轮组织架构改革潮,搭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创新战略,为自身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兴业银行近年来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风险防控领域的运用。这位负责人提到的“黄金眼”,就是该行通过科技与金融创新融合,推出的智能风控产品。
保险业与“一带一路”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不断加速,通过外部整合和有效融合,逐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为保险客户提供“一站式”保险服务解决方案。
当前,在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大大改变了银行业生存状态的背景下,创新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各家银行求生存、谋发展当务之急的必由之路。
目前来看,合规科技(RegTech)和监管科技(SupTech)也被纳入金融科技范畴予以研究。可以说,金融科技作为一股潮流,在推动银行业务创新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