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端网页广告条1000*60
财经频道 > 财经观察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市场掀扩张热潮

2017年11月24日10:03  来源:经济参考报

5034

  从设立双积分政策,到提升贷款发放比例,再到多个城市正式启用专用号牌等,近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连迎利好消息。专家表示,得益于持续的政策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按此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万辆。目前,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扩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和生产,未来这个领域的竞争或将有所加剧。

  完善 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连发

  在去年年底上海和南京等5个城市试点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的基础上,近日,四川成都、河南郑州、安徽合肥等12个城市正式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记者了解到,根据此前规划,预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所有城市都将全面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赵乃育/绘

  今年来,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尤其是最近两个月,产业政策体系在加速完善。

  今年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快发展壮大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总产值突破10万亿元,并成为支柱产业。《方案》要求中央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办法》推出了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与新能源汽车积分等双积分政策,逐步取消购置补贴。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2020年分别为10%、12%。

  11月,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自用、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分别为85%、75%,均高于传统动力汽车5个百分点。两部门表示,调整汽车贷款政策旨在提升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供给,释放多元化消费潜力,推动绿色环保产业经济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双积分政策的出台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贷款比例有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国家汽车强国的突破口。而近期利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不断出台,体现了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导向和支持。

  扩张 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

  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测算,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00万辆。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迅速。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均呈现高速增长,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2万辆和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9%和106.7%。今年1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4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7%和45.4%。另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50万辆,累计推广超过100万辆,占全球的50%。

  根据多部委此前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确定了“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的总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多个业内权威报告分析称,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有所进步,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持续的政策支持和产销规模的快速增长,如果照此趋势发展,到2020年200万辆的产销规模的目标很有希望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家层面接连发出政策红包外,各个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据山西省日前公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该省到2020年,电动汽车产能要达到3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要成为山西省汽车产业发展龙头。而在四川省成都市,今年该市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方案,提出三年全市新上牌新能源汽车3万辆的计划,到2019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累计达4.8万辆,新建充电站600座,充电桩6.7万个,满足7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但是,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提醒,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还存在一些掣肘,如政策预期不明确,补贴政策滞后,很多地方尚未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不太方便;市场后劲不足,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集中在几大限购城市,其他城市私人用户购买意愿不高等。

  展望 中外车企积极布局新能源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限行限号、补贴等多重作用下,自主品牌占领了国内新能源汽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比亚迪、知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上汽荣威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榜上领先。

  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国内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近期在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上表示,将在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长安汽车也成为首家亮出停售燃油车时间表的车企。

  与此同时,国内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也在逐渐变强。江淮汽车有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与应用推广的企业之一,通过“迭代研发”,江淮汽车已识别、攻关和积累了多项电动车核心技术,形成了产品正向开发能力。

  另一方面,受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强劲的影响,国外车企也纷纷加大在中国地区的投资和生产。记者了解到,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20年向中国消费者提供4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50万辆,其将与合资企业伙伴在电动出行领域直接投资超过100亿欧元。日本丰田汽车为了响应中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已经和两家与之合作的中国企业开始共同研究生产纯电动车,并最快将于2019年开始销售。德国戴姆勒近日也宣布将向中国市场投资6.8亿欧元,用于扩大电动车及电池生产。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欧美日各汽车企业面对中国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厉兵秣马积极备战。各国车企紧密跟踪中国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政策,并积极做出调整和应对。未来,国内外汽车企业在这个领域的竞争或将加剧。

文章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充电桩短缺 新能源汽车充个电,从郑州东区跑到西区

    淮河西路力源宾馆1处,总桩数4个;绿城广场公共充电站1处,总桩数8个;嵩山路大商公共充电站1处,总桩数8个;医学院公共充电站1处,总桩数12个;优胜南路国奥大厦公共充电站1处,总桩数3个;迎宾路公共充电站1处,总桩数3个;商英南街公共充电站1处,总桩数3个;

  • 新能源车“正名”后还需大动作

    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有关部门都应该持续做出“大动作”,解决各种难题,抓住新能源汽车赶超发展的机遇期,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在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使我国由汽车大国变身为汽车强国。

  • 明年6月河南全部启用新能源号牌 充电难题咋破解?

    继郑州市试点启用新能源汽车号牌之后,今年12月底前,安阳、焦作、商丘、南阳也将开始启用,2018年6月底前,我省其他地市将全部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及充电设施等基础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未来几年我省新能源汽车将会迎来快速的发展时期。

  • 郑州新能源汽车号牌发放首日 你想了解的号牌申领内容都在这里

    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郑州市区及各县(市)区核发、换发新能源汽车号牌业务在什么地方办理?

  • 自主品牌车企竞相布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

    各家车企不约而同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技术作为其主秀产品,围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聚焦战略重点,从传统汽车公司向出行方案服务商转型,成为众多车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规划。

  • 中国汽车产业加速迈向电动化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一直延续快速发展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4万辆和39.8万辆

  • 新能源车补贴退坡传闻发酵 龙头车企称“影响不大”

    昨日,一则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传闻,引发了新能源汽车板块集体重挫。锂电池板块和客车板块受到重创,长园集团、盐湖股份、先导智能、金龙汽车等股票纷纷跌停,宇通客车下跌7.19%,比亚迪下跌5.94%。

  • 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85%

    通知称,自2018年1月1日起,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

  • 新能源汽车2020年将有飞跃发展

    作为率先布局新能源车的国家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用强有力的持续政策,加快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全面发展研发。“新能源车预计在2020年之后会有飞跃,是质的扩张。”

  • 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明年4月起实施

    9月28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将于2018年4月1日正式实施。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PC端网页广告条628*60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因为你,不一样300*250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