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金融投资创新渠道亟待疏通 创新能力弱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存差(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不断扩大,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省金融机构存差就达7280亿元。但与此同时,创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了制约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
高新技术企业的毛利普遍可达40%~50%,但是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抵押能力和信贷记录,信息透明度低,使得银行无法准确判断对其贷款的收益和风险程度,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10月26日,河南省社科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规模受限的情况下,通过科技金融创新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显得极为迫切。
据了解,为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国内部分省市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采取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些做法值得河南省参考借鉴: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北京市、天津市等地设立专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庆市、杭州市、无锡市等地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投资。
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重庆市成立科技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形成全方位的投、保、贷、补、扶一体化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北京市科委整合政府、银行、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等服务资源,建立科技金融联席会议制度。苏州市积极打造网上科技金融超市,整合了银行、创投、担保、科技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与产品,为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科技融资服务。
专家认为,这些兄弟省份的积极探索,正在使政府从金融投资科技的主导角色逐渐转变为引导角色,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增加创业投资资本供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郑州高新区内的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省政府共同出资,已设立了2.5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正是政府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本跟进投资的一个有益尝试。
该公司总经理李明告诉记者:近年来政府的一个重要转变是,改变了以往将资金直接投给企业的方式,借助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投给企业,待企业发展后再撤出。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避免了资金流失,使资金成为不断流动、不断增益的活钱。
据介绍,省科技厅、郑州高新区与该公司共同承办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新大赛,截至目前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000余个高科技创新项目参赛,共评出近百个获奖项目,该公司累计投资天使资金7000多万元。李明说:现在,我们通过大赛平台投资的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良好,规模迅速扩大,一些项目经过不到3年的发展就陆续进入了回报期,个别企业产值突破亿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