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
着力扩大内需,在统筹兼顾中突出发展重点
2012-12-17 □记者 刘振冬 方烨 方家喜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相关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议透露出的一个重大信号是,“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最高层的一个战略决策。中央领导人近期表示,要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专家和学者表示,在这一战略决策之下,明年的经济工作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突出“三农”、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推进体制改革等工作重心。
宏观政策
适当扩大社会融资
虽然2013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明年政策基调将更为积极,政策着力点较今年也将有较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此次会议定调明年货币政策“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这一用语较2011年经济工作会上定调今年的“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一语更为积极。
这一基调也与一些机构的预期吻合。展望2013年的信贷规模划定,中国银行在日前发布的《2013年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中称:“预计2013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约8.5万亿;直接融资进一步发展,社会融资总量约16万亿。“预计未来社会融资结构将从银行间接融资为主逐步转变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重,预计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可望达到15%以上。”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判断,在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的背景下,2013年新增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将继续走低。同时,要达到会议提出的“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的目的,更多需要依赖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增长,这就要求货币市场利率保持低位,要求银行间市场保持宽货币格局。
中金公司判断,预计2013年M 2增速目标为14%,与今年持平,新增贷款9万亿元,为缓解财政扩张对私人部门融资条件的紧缩影响,央行仍有可能降息一次、降准两次。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表示,中国明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具体货币政策的组合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货币工具的选择会更多样一些。在欧美量化宽松、全球货币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央行今年更多采取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是一个“权宜之计”。明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运用应该会更多一些。
财政政策方面,专家估计,明年财政政策在结构性减税上的力度将更大,而营改增也会成为其中的重要抓手。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3年宏观经济布局,其中在财政政策布局上,将最终落实为“结构性减税”。他认为,结构性减税一方面有助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能通过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推进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也将有很好作用。同时,在当前中国,这也是一个能够达成共识、歧义较少的政策操作。
坚定发展
积极扩大内需
专家学者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这需要在“三农”、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挖掘潜力。
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全球进入新一轮货币宽松期,但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有限,我国总需求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明年出口格局较弱,投资需要培养新的增长点,明年消费对G D P贡献的占比较今年会有明显提升。财政等政策扶植的投资需更多围绕‘三农’、城镇化、民生,以此带动消费需求。”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三农’指出将更多地关注农业经营体制,政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在坚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等生产经营形式,但不鼓励工商企业大面积、长时间租种农户土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向是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对于传统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即是要顺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采取差别性的区域经济引导政策,实施传统产业有序转移。二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综合实力。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表示,“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我国需要加快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避免陷入不利的国际分工体系。另外,也要切实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专家和学者都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强民生保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会议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明年财政支出可望更多比例调整到民生方面。新的一年农村养老体系、城市居民养老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同时政府也将完善医疗制度改革,减少百姓医疗成本、改善医疗服务。专家和学者预期,2013年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或将得到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调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这将使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和改革的中心工作被提上最高战略。”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有关学者表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说,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单纯的城市化转向新型的城镇化,从土地的城镇化转向人口的城镇化,创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机制,就是如何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的农民、农业转移人口或者农民工及其家属变成真正的城镇居民和城市居民,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使城乡居民公平地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
推进改革
着力解决结构问题
一如预期,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改革方面展现了决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对此点评说,推进改革是我党一贯主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态则对改革的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强调。从大的方面来说,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的问题只有两个,一个是总量问题,一个是结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总量问题并不严重。但是结构问题却日益加剧,尤其是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一般来说,我国政府要想解决经济总量增长的问题,要靠宏观调控;要想解决结构问题,则要靠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以此来增强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改革的表态,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深受鼓舞。谈到明年乃至未来十年改革的重点,陈剑认为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陈剑说,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的活力,一个重要的努力,就是进一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同时对国有垄断企业进行严格的限制。道理很简单,如果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民有经济,能够更有效率地生产和经营,而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无偿占有的资源或象征性的有偿占有,但其效率很低,那就应当通过市场,通过有偿交易让这些资源释放出更多效率。
陈剑还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改革到位和彻底,将使中国居民消费潜力得到足够释放,进而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