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促进 银行转变经营模式
自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以来,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执行高于存款基准利率1.1倍,即3.575%的上限标准。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重要一步,而存款利率上限上调和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将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但同时也会为银行转变经营模式提供动力。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有效提升商业银行资金的分配效率,但另一方面,毫无疑问是降低了银行业的利差收益。而利差收益多年来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利润来源。有分析显示,净利息收益占银行整体利润的平均比重达70%左右,在一些中小商业银行,息差收益甚至超过80%。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马晓萍认为,央行调整利率浮动区间的影响非常深远,因为这是向利率市场化迈出的第一步,而利率市场化正是金融改革的核心所在。
此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不容小觑。民生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本次降息同时扩大存款利率上限至基准利率1.1倍,类似不对称降息(即存款利率没有下降),对该行今年全年利润增速的影响在3%左右。但由于利率重定价的滞后效应(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般明年1月集中重定价),本次降息和利率市场化对明年利润增速影响较大。
俞冲认为,仅靠“拉存款”过日子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资金获取成本的提高,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调整贷款机制,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
利率浮动区间放宽后,将赋予银行更多的定价自主权,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鼓励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做大做强中间业务。
目前,欧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而国内银行平均不到30%,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广东金融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刘志梅认为,未来差异化竞争肯定是银行的突破口。这意味着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开发有特色、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包括对方的价格、服务以及软环境方面的特色。
业内人士建议,我国银行可借鉴欧美同行的做法,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培训,使得客户经理不仅有效地销售金融产品,还具有提供顾问服务的能力,能协助客户制定营销策略。此类增值服务能有效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客户对银行的认同度。(王凯蕾)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