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海外房产不一定安全。主要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代理机构良莠不齐,在选择时要慎重;另一方面是你要弄明白所选择的国家其房地产本身是否健康?价位是否已完成筑底或正进入上升周期?
海外房产确实热火朝天!对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上一篇专栏文章《海外房产商机无限》刊出之后,反响相当强烈。
海外房产目前无公正机构存在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绝大多数对海外不动产的购买有兴趣、意愿、需求者,都同步存在“不知该如何选择”的困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首先是目前市场上不存在评鉴海外不动产的专业、公正、客观机构,所以很难得到满意又值得信赖的答案,其次则是消费者参与各个海外楼盘的说明会时,虽然可以听取不同国家之间购房的相关规定,但所接收到的又往往是片面、主导性强的销售话术。相信正是在这样的窘境之下,才导致我的关于海外房产文章,获得相对多关注与咨询。
读者所洽询的问题虽然千奇百怪,但仍有脉络可寻,主要集中在:买海外房产安全吗? 买哪个国家的房产为妥?买海外房产能移民吗?买海外房产如何赚三“差”?买海外不动产如何“以房养学”?国外教育模式一定比中国好吗……等不一而足。
国外购房规定相对保护消费者
我的回答是:买海外房产不一定安全。这主要分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是代理机构良莠不齐,在选择时要慎重;另一方面是你要弄明白所选择的国家其房地产本身是否健康?价位是否已完成筑底或正进入上升周期?观察的方式与在国内购房无明显差异,基本是五问:一问其人口导入情况?二问其有无新兴产业支撑?三问其有无重大标志性建设?四问其联外、出行通达性?五问其房屋库存数量?如果答案都是正面、肯定的,那么购入遭套牢的几率便极低。是的,先确保安全,再考虑获利。
至于买卖安全性的问题,一般来说,多数发达国家如美、加、澳等国,其房屋交易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明显保护消费者权益。譬如澳大利亚购房款须打入监管账户,开发商在交房前无权动用,万一烂尾不但购房款返还,还以定存计算利息等;因此除非碰到诈骗集团,否则是安全无虞的。
购海外房产赚“三差”不难
那么购买海外不动产能移民吗?答案是否定的,目前除了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希腊等极少数国家会因为购房给与一定期间的居留权之外,在绝大多数国家购房是与移民“没半毛钱关系”的。这点至关重要,因为不少海外房产代销单位为了强化消费者购买意愿,往往信口开河,为后续的纠纷预埋伏笔。
买海外房产如何赚房(价)差、汇(率)差、利(息)差?其实很简单,相当比例的国家正从2008 国际金融海啸中逐渐复生,房价稳步向上的几率高,因此房价差容易赚到,而人民币已告别2005 年开始的“外升”阶段,逢高将币种转换应能赚到汇率价差。此外,当前多数国家的贷款年利率在2%~4%之内,明显低于我国7%~8%,因此国外借款购当地房比在国内划算得多……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新解
至于“以房养学”我倒觉得更关键的问题应该是父母忍痛割舍一时的亲情把小孩送到国外念书,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心疼孩子,不希望他受到高考无穷无尽之折磨?如果是那样,我就觉得太过狭隘与缺乏远见了。
必须要知道的是,中国正在从大国走向强国之林,在这过程中,需要多少国际化人才?恐怕数量大到难以想象。更何况世界500 强企业极其迫切地渴求着既了解他的国家也了解中国的职工,因此这类型人才在未来必然非常吃香,而在国内是无法培养国际人才的,毕竟我国的教育模式与国际严重脱轨。
在我看来,随着每年留学人数的不断激增,今年可望突破50 万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面临着全新诠释,而这才是海外不动产之所以成为“香饽饽”的深层次理由。
虽然低利率称了买房者的心,银行的算盘却打得更精。近些年,虽然没有哪家银行公开宣布降低住房贷款占比,但是逐步压缩对于很多银行来说已是事实。
如今互联网金融不仅在理财业务上对传统银行影响甚重,导致储户存款外流,更推出了类似于信用卡透支消费的赊购服务,不仅能够实现提前消费,更能进行分期,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业务发起挑战。
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央行降息靴子终于落地。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预期收益率也将进入下降通道。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6月28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