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民最近已经怨声载道,除了上上下下的深V、单日M过山车,在26日我们更是迎来了又一次的“历史单日最高跌幅”,跌幅超百分之八,破了4200点,两根大阴线,两千支股票跌停,恐慌性下跌让人不忍直视。不过嘉丰瑞德理财师已经见惯不怪了,上次大跌,速效救心丸厂家逆势狂涨,而今天他也没有摆脱跌停的命运,难道大家都放弃治疗了吗?不要死!要好好活着!那些理财产品为你收拾残局,重振河山!
1、既能“过过瘾”,又能防手贱
对付手段:月支付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其实此前嘉丰瑞德理财师已经多次说过,如果做好了保本工作,不把“没赚到的幻想中的钱”算作亏损,那么股市再跌也不可怕。张奶奶其实喜欢炒股票,但是她选股的能力并不好,他的儿女为他配置了月支付率百分之零点八左右的一百万元宜盛月月盈,张奶奶每个月能拿到炒股资金九千元,由于是收益炒股,张奶奶玩得开心,子女们也放心,九千块你买不了吃亏,九千块你也买不了上当,反正本金并没有亏损,剩下全是净赚。那些固定高分红,到期还本的理财产品是中老年人炒股好帮手。
2、贱妾人卑言轻,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对付手段:机构类MOM证券投资计划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人问,那些蒸发掉的市值都去哪儿了?嘉丰瑞德理财师回答你这个残酷的问题,减持的大股东、参与投资的大机构是哪些让你们“人均赚10万”的持有者。散户很难在这个市场中盈利,是因为一没有消息,二没有技术,很容易追涨杀跌。而机构投资者却能享有多重便利,比如很多高门槛的定增、需要抢占场内红马甲才能交易成功的IPO、以及只有大资金才能进行的套利保值和量化操作。众星拱月MOM证券投资计划之类的,甚至其劣后级能作为优先级的安全垫,让资金有超过百分之八的保底收益,总体收益能超过百分之三十三点六,这不是偶然现象,是马太效应的显现。如果散户“胳膊拧不过大腿”,那么就不妨抱紧这些大腿!
3、哀莫大于心死,我要稳稳的收益
对付手段:长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上海的一些老师们早已经看破了一切,在赚了40万之后,毅然在5000点的位置销户,落袋为安,给A股一个潇洒的背影。回过头来看那天的新闻,才意识到老师竟然在最高点归隐了!伤透了心的人,稳稳的收益是让人温暖的。嘉丰瑞德理财师觉得,热烫烫的每月按时发到的工资,还有一直默默跟在你后面等着让你过个好年的长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八到十四左右的稳利精选基金、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六左右的债券、年化收益率百分之十二左右的海外大额信托…股票就是不属于你的霸道总裁,长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才是经济适用男,更是最终的港湾。
4、放弃股市臣妾做不到啊!
对付手段:新股IPO、港股通、低估值股
有的人说,我不要备胎,我要做夸父,要做精卫,终身追随股票!先允许嘉丰瑞德理财师默默为你擦一把泪。这里有三个锦囊。第一个叫新股IPO,大盘跌成这幅样子很大程度是被这害的。28只IPO,还不把六大利好的效应稀释得干干净净?不过这个IPO本身倒是会涨一会儿,只是普通散户很难买到,全靠人品,在这期间资金要冻四天,失败了一分收益都没有;第二个港股通,港股在港股通后没怎么涨,市场化程度又比较高,可以去那儿玩玩儿;第三个是低估值股票,不过现在的中国股市,找个低估值股票很难。三条锦囊都拆完了,你依然不知道该买什么股票,请参照本文第二条建议。
5、股市不能救实业,不如回家捡菜叶
对付手段:地方企业债、中小企业债
去年年末的时候,中央的股市大红包发得很勤快,这也是股市得以持续半年高增长的原因。但是股市本身是为了拉动实业而存在的,就是为了让经济真的好起来,然而,嘉丰瑞德理财师却发现,在高杠杆的操作下,股市反而成为了实体经济的抽血机,上市公司大股东套现走人、贷款公司和银行贷出去的资金转几个弯变相全部流入了股市…股市和实体经济指标之间就有了很大的背离。忧国忧民的投资者们,如果你们还支持实业,就少去参加追高杀跌追求高利润,多挖掘一些好的地方企业、有前景的中小企业,那些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一线的原材料生产商会很感谢你们,这些企业债是值得持有的,好过留在股市“为国接盘”。
投资有风险,但如何合理去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并且较好的赚钱则是很有讲究的。
家在户县的王先生名下有三张银行卡,接二连三的发现被人盗用。查询后发现,他的三张银行卡被人分73次“拿”走了2.3万元。之后,有人以他的名义给通讯录里的人发去了一个链接。
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连续“破4”,其他类余额宝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一路走低。据悉,“宝宝”类理财品告别高收益并非偶然,随着利率逐步市场化进程,宝宝类收益还将进一步走低,百姓寻找新的活期理财产品成为新的需求。
林女士,今年24岁,刚结婚。夫妻双方均在北京工作,月净收入两万。在外地省会城市有房,房贷每月1500元。北京房租每月2000元,近几年并无在北京置房计划。目前存款15万,用于置办婚礼。此外,计划两年后将现有的这套位于郊区房产卖掉,换套市中心附近住房。请问理财分析师,该女士希望通过理财,避免资金闲置,应当如何理财?
观察30年来的新增人口曲线会发现,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急剧减少,房地产市场近些年赖以生存的人口红利正在褪去。更重要的是,“90后”对房子的观念正在发生着快速的转变。近日,本报记者专程对 “90后”大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着重探讨了“90后”大学生对资产配置尤其是房产重要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