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先生的个人征信记录被多家银行查询过
(CFP供图)
涉事银行称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业内质疑部分银行贷款审批环节“脱节”
明明没有贷过款,却三天两头遭到银行催款,“查询了征信记录才知道,有人竟然冒用我的身份信息在多家银行贷款、办理信用卡。”广州的谭先生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自己名下无端多出了40多万元的贷款,已向警方报案。
分析指出,如果通过他人的身份信息就能获取贷款,那等于是银行贷款审批环节形同虚设,不排除是部分银行为扩张业务冲业绩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
“一开始我接到银行的催还款电话,还以为是诈骗电话。”谭先生告诉记者,在持续几天接到银行的短信电话后,4月12日,谭先生到平安银行查询,才得知自己不仅在该行开了户而且还有一笔贷款。
“随后我到相关开户和贷款支行进行资料核实,但当时办理人提供的贷款资料中,身份证复印件的姓名和住址是我的,相片不是我的。”谭先生告诉记者,银行提供的贷款资料中,配偶姓名等信息都是准确的,但是联系方式却都不对。
随后,谭先生又到花旗银行查询发现,其在花旗银行也有一笔贷款,但花旗银行的相关经办人表示,办理这笔贷款的人跟谭先生长相不符,因此拒绝向其提供相关办理贷款的资料。
有机构预测,最快下月,央行就可能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贷款利率。
最近,一篇题为《中国取消存贷比约释放7万亿贷款资金》的文章被网络广泛转载,引起各界关注。商业银行75%的存贷比“红线”放开后,根据18%的存款准备金率推算,银行可向社会释放7万亿左右的贷款资金。
银行的综合经营虽然不能显著提振银行的估值,但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仍然很大;据中金公司测算,在牌照完全放开的情况下,银行最大将获取1%-2%的利润增长率 近年来,通过国务院特批的形式,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几乎都已经拥有了控股的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直销银行不依赖物理网点和柜台,打破了时间、空间、网点的限制,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率,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由于监管部门对传统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放得不是特别开,目前20家直销银行的业务都差不多,是利率市场化之前的过渡产品。
近期,有网友通过短信、微信、QQ等聊天工具收到一些信息:“在忙什么呢?这是我们五一假期游玩的合照,里面有你认识的人哦,有空看看t.cn/R2UnaT6。”昨天,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类似于上面信息的链接是木马病毒,网友千万不要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