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2014年年报尚未出完,一季报紧随其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市银行一季度净利润一改往昔神采,同比增速并不乐观。此前上市银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不超过10%,与早些年商业银行净利润高增长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商业银行净利润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而2008年至201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30.6%、14.57%、34.5%、36.3%、19%和14.5%。银行业净利润增速近3年来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
根据已经披露的银行一季报数据,平安银行2015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6.29亿元,同比增长11.38%,而其2014年年度实现利润增长超30%。民生银行一季度净利润133.77亿元,同比增长5.53%。中信银行一季度净利润109.28亿元,同比仅增2.07%。北京银行一季度净利润50亿元,同比增10%。宁波银行一季度净利润56.27亿元,同比增16.10%。由于中小银行净利润增速一般相对快于大型银行,从这几家银行的情况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平均净利润增速恐怕不会超过5%。
从“躺着赚钱”到“净利增速放缓”,银行业的日子似乎难过了不少。但是从业绩情况来分析,多数银行净利润下降实际并不是挣钱挣少了,而是计提拨备来覆盖风险。此外,还有一些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等大环境,开始逐步改变盈利结构,进行业务调整,此刻正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相比之下,几家中小银行一季度业绩增长表现较为抢眼,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较高,这与中小行及早作出战略转型不无关系。例如招商银行在“一体两翼”的战略定位下,以零售金融作为发展主体,公司金融、同业金融两翼齐飞。中信银行在去年全面启动零售战略二次转型后,个人零售客户有了明显增长。而更多银行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如浦发银行布局移动金融,北京银行则在直销银行和智慧银行上下了不少功夫。
不过,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正如净利润增速下降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坏,倒是中国银行业经过多年“躺着挣钱”的好日子,终于开始认识到转型的重要性。赚钱靠规模的思维定势已经不适用了,中国银行业需要抓住机会深化战略转型,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比较优势,着重于培育特色业务,只有打造特色品牌和差异化竞争优势,才能提高赚钱的能力,无论在何种经济周期下都能够健康运行。
◎京华时报记者 马文婷
内资行“人脉优先”,外资行实习生省钱。
拨备覆盖率方面,除工行180.4%的拨备覆盖率与去年年末几近持平外,农行、中行、建行一季度的拨备覆盖率较去年年末的下降幅度则集中于15-20个百分点。反观贷款端,工行一季度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1.3万亿,较2014年末微增2.7%;农行、中行、建行一季度贷款分别为8.5万亿、8.8万亿和9.8万亿,增幅均在4%左右。
日前,在“兰州中川信用社合计3亿元贷款”一案中,兰州中川信用社已经胜诉。记者从某知情人士处获悉,上次庭审结束后,被告并未上诉,该案判决目前已经生效。
6月1日起银行卡清算业务放开,外资巨头“势在必得”,银联信用卡转结算收入预计损失惨重 一出唱了12年的独角戏要迎来新的玩家。但如果支付宝、财付通拥有了支付清算牌照,那这一切将变得合理合法,银联品牌使用费、转接费都被分流。
两家银行获得注资后,将扩大对国内基建和出口企业的支持,有助于支撑金融市场流动性,有助于稳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国家开发银行资产总额达10.12万亿元,贷款余额突破8万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资产总额已突破2万亿元,贷款总额逾1.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