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银行资讯 > 正文

第三方支付牌照政策收紧 或催生并购潮

2015年04月01日10:28  来源:国际金融报

5034

  第三方支付从“诞生”那刻起,便是“钱景”和“险景”并存。事实上,第三方支付企业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业务,由此可能带来较大风险的市场担忧也在加深。

  日前,有消息援引接近央行人士的话称,第三方支付牌照政策收紧,北上广深浙等地已暂停发放,近期或会有具体的政策出台。消息还称,尽管央行并未发布相关文件,但记者从正在申请支付牌照的公司处了解到,“实际上,央行已不再接收申请文件”。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家上市公司都在进军支付行业,并成立相应的公司申请支付牌照,比如TCL、上海钢联、泸州老窖等。但基于某些原因,这些公司迟迟拿不到牌照。为了快速合理地进入支付市场,不排除一些企业最终会走上收购的道路。

  那么,第三方支付牌照是不是真的暂停发放了?传闻出现的背后,又有哪些因素?一旦市场真的停止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是不是会让一些急切想获得牌照、并进军互联网的传统企业高举收购大旗?

  暂停发放牌照?

  据央行海口中心支行发布的信息,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的网络支付模式。

  具体的交易和实践过程中,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紧接着,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2010年9月1日,通过前几年的不断“放风”,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须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即目前市场所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如此,才能合法让消费者等使用自己的支付平台。

  这之后,很多网民熟知的网络支付工具才真正纳入到了市场和法律的监管体系中。截至目前,央行共发放了5批次支付牌照。其中,2011年5月18日,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拉卡拉等27家公司获得了首批牌照。仅隔3个月时间后的8月2日,央行又发放了第二批支付牌照,包括得仕卡、畅购卡等13家企业如约获批。

  第三批和第四批分别有26家单位和95家单位获得,时间点分别在2013年1月6日和2013年6月27日。这比前两批次发放的间隔时间慢了很多。去年7月15日,央行发布了第五批次19家企业的名单,其中包括了链家地产旗下子公司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安邦保险控股公司北京帮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

  据去年11月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14中国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透露的说法,“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有269家,前三季度共发生支付金额24.1万亿元。”

  但从这之后截至到3月26日本报发稿前,官方再未下发新一批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尽管这期间市场有所传言,但媒体从接近央行的消息人士处获悉,“北上广深浙肯定暂停(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了,江苏并不确定。同时,央行并没给出暂停原因。”媒体还称,央行近期或就会有具体的政策出台,“到时候,可以确认是否停发”。

  对于上述消息,《国际金融报》记者进行了多方求证。一家要求隐去公司姓名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没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进行正面回应,只是强调“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结果”。

  一位要求隐去姓名的分析师3月25日下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这个消息并不新鲜。早前,在做调查和与业内人士交流时,就听到了这样的说法。”

  “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代表单位。我还是觉得,上述消息很可能是真的。但至于具体哪些城市不再发放,还要看之后的官方信息。”上述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市场从不会“空穴来风”。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又查询了近期央行的官方及央行官员最近两周的表态,但几乎没有涉及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话题,且截至发稿,央行的信息发布中,也没有任何与第三方支付有关的字眼。

  为何出现传闻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传闻出现应该在“意料之中”。“因为,就现状看,第三方支付公司近年来不乏出现风险的案例。”他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这次传闻,某种程度上看,或也是相关部门整顿市场的信号之一。”

  就近期看,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确出现过风险案例。比如,去年12月,不少消费者就发现,上海畅购公司发行的预付卡—畅购一卡通无法正常支付,导致少则数百、多则上万的资金“被困”。央行上海总部一度称,“上海畅购存在严重经营违规造成资金周转问题。”

  这起事件受损失的不止是上海地区用户,由于在宁波、无锡、苏州、杭州等地均有自己的业务,因此,畅购卡的影响范围不小。

  “畅购卡这起事件,可能会对相关部门产生影响力。”上述分析师坦言,“一般,监管部门最重视的就是行业风险,一旦风险爆发,受损的除了消费者之外,还可能影响到全行业。”

  相关部门并非不重视风险。据报道,分管支付清算的潘功胜曾于去年11月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都很聪明,智商很高,富有创新精神,代表中国金融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但他同时称,“部分业务领域有点凌乱,潜在的风险值得关注。”

  “金融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风险性比较高,且其风险在特征上表现为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外溢性和广泛性,一旦经营失败或出现风险,将会波及其他市场主体,甚至会波及整个金融市场,引发金融风险,其影响远远大于一般工商企业。”潘功胜强调。

  据悉,早在去年3月下旬,央行就对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官方信息称,央行79号文下发至各第三方支付机构,“从4月1日起,包括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瑞通在内的8家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同时,有两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则被要求自查,“分别是广东嘉联和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

  据报道,央行处罚上述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源于去年年初浙江、福建等省部分持卡人通过向信用卡内存入大额溢缴款,利用预授权完成交易需在预授权金额115%范围内予以付款承兑的业务特性,与部分支持预授权类交易的特约商户勾结,合谋套取发卡银行额外信用额度”。

  “简单地解释,就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套现,尤其是信用卡用户。”对此,浙江宁波一家银行上海分行的信贷部张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种方法是利用规则的漏洞,原则上是要严格监管的。”

  针对上述8家企业受罚,去年也解释是用“信用卡预授权套现”,即利用了信用卡预授权业务规则中的漏洞进行套现。预授权类业务中规定,冻结金额不能超过预授权交易金额的115%。“也就是说,不管持卡人初始信用卡额度有多少,持卡人在信用卡中存入一笔溢缴款,就能通过"预授权"功能额外套现溢缴款的15%。”称,“比如存入100万元,可供消费115万元,即额外套出15万元。”

  行业“良莠不齐”

  前述第三方支付公司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现在200多家公司获得牌照后,行业是“良莠不齐”的。

  张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除了套现、公司自身风险,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盈利也很微薄,“这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增厚利润,去做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事,进而,又产生风险,甚至是公司经营上的困难”。

  她进一步解释,所谓“恶性循环”,最大的问题就是建自己的资金池,用这部分资金来运营其他项目。“虽然市场中或许还没有出现,但确实存在空间。”张经理说,这值得监管部门思考。

  就盈利看,海通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4部分:收单手续费、备份金利息、预付卡和平台建立带来潜在收益。

  海通证券称,其中,收单业务按交易量的0.08%-0.22%收取手续费;预付卡作为一种辅助性货币,提前锁定未来收入,消费者获得一定返利;存在第三方公司的备付金能获取利息收入;平台公司初期以盈利为目的,其注重客户积累、客户需求、客户黏性等指标,目的就是实现平台潜在价值的提升。

  “但现状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太多。比如,光收单业务,企业间的竞争就很激烈。”上述分析师坦言,“这就造成了企业的盈利微薄。”

  媒体也曾分析,目前收单机构越来越多,且“721”的分配格局使得发卡行拿走收单业务的大部分利润,收单机构竞争激烈,“再加上传统收单运营成本比较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收单业务利润比较低甚至亏损”。所谓“721”,即刷卡手续费按发卡银行、收单机构、银联7∶2∶1的比例分成。

  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技术总监岳宏宇还曾对媒体称,传统收单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手续费收入。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户之间有手续费率,且与银行之间也有标准续率,两者差额就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收入”。

  亟待加强监管

  尽管存在风险及良莠不齐等问题,但前述第三方支付公司认为,现在支付行业不是更加严格了,是更加完善了,“总的来说,是行业规则变得更加细致和完善”。

  这家公司还认为,中国支付行业走过野蛮生长的阶段,“真正沉下心来的公司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回归了理性”。

  “但风险,仍不得不进行防范。在我看来,出现了停止发放牌照的传言,可以关注下相关部门的下一步动向。或许,从中能找到一些监管上的信息。”张经理称。

  据报道,央行曾提到,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等,对非金融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包括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客户资金的存放、管理、使用,都有明确规定,“其中,特别强调,不得挪用客户备付金是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的一条“红线”,支付机构必须严格遵守”。

  潘功胜去年11月的讲话同样可以看出一些思路。

  “监管规则和监管框架的设计上,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冷静观察新的金融业态,要在明确底线的基础上,为行业发展预留一定空间。”潘功胜说,“要在对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业务模式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法律关系和风险实质,分类进行强度不等的监管。同时,要注重监管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在行业发展的同时逐渐总结经验,对监管政策进行评估、调整和完善。”

  潘功胜称,要坚持监管规则的公平性,加强监管协同,防止监管套利,“不论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只要做相同的业务,监管的政策取向、业务规则和标准就应大体一致,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引发监管套利。从业机构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的,要在当前金融监管框架内,按现有的金融监管规则进行监管”。同时,发挥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协同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还有观点称,应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让整个第三方支付不仅是对门槛进行管理,还要让整个支付过程、支付功能、安全可靠性达到一定标准。

  或催生并购潮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上述传闻,一些想要快速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可能会比较急。

  “据我所知,一些大企业有点急迫,尤其是这么长时间不发牌照后。”上述分析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因为,在他们看来,第三方支付市场还是一块“蛋糕”,并是公司互联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或许意味着,一旦传闻成真,市场中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并购,尤其是相对小的公司的收购,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该分析师认为。

  据了解,光A股上市公司中,有意支付牌照的就包括TCL、上海钢银、泸州老窖等公司。不止如此,万达集团此前已与快钱签署战略投资协议,顺利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稍早前,深交所上市公司捷顺科技发布公告称,将以自有资金现金收购高登投资集团合计持有的深圳市兄弟高登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据悉,高登科技主营业务涵盖通用型预付费卡的发行与受理、会员卡管理、积分兑换等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媒体还发现,支付企业间的“大鱼吃小鱼”也在上演。比如,杉德2014年底发布公告称,“旗下杉德巍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以2.1亿元资金收购澳大利亚企业Oncard原持有的发卡企业上海斯玛特企业服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如果说之前的京东收购网银在线,平安收购壹卡会和上海捷银属于行业内小范围整合的话,那么近几个月出现的万达收购快钱,海印股份控股商联支付及华控赛格入股成都支付通当属行业并购大潮的开始。”讯联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裴一鸣近日撰文称,目前市场上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需求挺高涨,且真正拥有这些牌照的大部分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一些没有背景没有靠山的企业”。

  裴一鸣还称,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整个产业带来了突破口,“手握真实交易数据、资金流水及商户资源的支付机构在击穿瓶颈的时候定不会将这些资源搁置在那,不论是自行利用起来还是转嫁到其他企业中利用起来都将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的监管环境之下,整个第三方支付的这种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加强。”经济之声认为,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稀缺性,及支付行业的不断成熟,竞争服务差异化越来越强,有两个业务可能是未来市场追逐的对象,“一个是移动支付的领域,还有一个就是跨境支付,毕竟,8亿多手机用户带来的市场让很多人垂涎欲滴”。

  分析人士认为,就未来看,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潜力还在,尤其是移动支付领域。易观智库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互联网产业核心数据盘点报告显示,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77660亿元,继2013年环比增长率达到800%的爆发式增长后,再度迎来近500%的环比增长,“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艾瑞咨询的数据是,在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即使2013年和2014年两年爆发式增长,但仍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8万亿元”。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易观智库此前则建议,第三方支付公司最大的优势和资产就是客户数据,凭借客户交易记录、经营情况、资金流向等,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分析系统将用户信用数据化、数据资产化,支付公司已经形成了自身体系内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易数据闭环。

  “在掌握了用户、商户和企业的数据后,支付公司就开始挖掘支付核心优势的价值,发展与之相关的精准营销、余额理财、金融的信贷风控和供应链金融等增值业务。”易观智库建议。

文章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国际金融报;付通;安邦保险;支付宝 责编:张开放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多家银行试水网银转账全免费 第三方支付或陷被动

    本月初,中信银行和浙商银行正式加入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免费的阵营。

  • 多家银行试水网银转账全免费 第三方支付或陷被动

    中信银行和浙商银行正式加入网银和手机银行转账免费的阵营。

  • 第三方支付牌照半年未批 或催生并购潮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家上市公司都在进军支付行业,并成立相应的公司申请支付牌照,比如TCL、上海钢联、泸州老窖等。据去年11月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2014中国支付清算与互联网金融论坛上透露的说法,“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共有269家,前三季度共发生支付金额24.1万亿元。

  • 大学生银行卡遭盗刷 千元被转第三方支付平台

    “银行卡一直在我手里,而且就我一个人知道取款密码,但我的钱还是被人转走了。”说起自己的遭遇,大学生小单非常郁闷。“钱刚开始被取走的时候,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直到几天前我到学校ATM机上取钱,才发现卡里只剩200多元了。卡里存的是我的生活费,突然就这么没了,真的很难接受。”小单说,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后,他立即把卡里的余额取出,并到银行卡的开户行了解情况。

  • 第三方支付的“钱途”

    第三方方支付在2014年依旧呈现高景气,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类市场均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高景气却不能掩盖安全事件频发所暴露的风险,资金安全性、信息安全性、内控机制等问题渐渐浮出水面,第三方支付行业亟须规范发展。

  • 央行再出手整顿第三方支付 4机构受重罚

    时隔五月,央行再次开罚单整顿第三方支付。“对于央行的处罚我们肯定接受,目前一方面保证所有退出商户的利益,另一方面做好其他地区存量商户的服务,经过整改之后持续去为收单行业提供服务。处罚也是央行在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金融压力下对支付机构监管规范的一个契机。

  • 第三方支付企业试水附加金融业务

    支付2.0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快钱的角度来看有两个方向:营销场景和金融服务的叠加。

  • P2P平台傍上银行忽悠or增信?

    互联网金融领域当前最火的一个类别莫过于P2P,然而P2P平台火爆与倒闭并行的现象也引发了市场的忧虑。根据公司官网信息,签约后,微贷网投资者的资金账户将由平安银行进行管理,以切实行动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 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文规范第三方支付

    银监会与央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发【2014】10号)(下称“10号文”)。结合“10号文”和央行此前对二维码支付做出的部分限定,监管部门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发展和监管基调已表现得较为充分。

  • 第三方支付再遇紧 6月30日为最后整改期限

    方支付机构似乎正面临监管层更加严格的安全“紧箍咒”。”  这与此前坊间传言央行拟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同一客户所有支付账户转账年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的说法有所不同。

  • 第三方支付监管加码:转账或被限1年1万

    刚被叫停的二维码(条码)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或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环境。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处获悉,这份草案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对第三方支付和转账额度给出了更加小额度的限制。

  • 第三方支付迎央行监管第二弹:转账或被限1年1万

    刚被叫停的二维码(条码)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或将面临更严厉的监管环境。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处获悉,这份草案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对第三方支付和转账额度给出了更加小额度的限制。

  • 央行拟严限第三方支付

    刚刚被叫停的二维码(条码)支付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或将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环境。

  • 第三方移动支付:便捷与安全如何共舞

    刚刚过去的春节,火的不仅是微信红包,更是其背后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银监会表示,监管还需多方协同,要求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从4方面入手,建立合作机制,联手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 17家第三方支付获跨境外汇结算牌照

    酝酿已久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兑换业务试点迎来实质性进展。根据试点通知,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将在上海、北京、重庆、杭州、深圳五城市先行试点,大量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自此便开始积极筹备。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