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行业监管非标再变异 央行启动专项督查
距离127号文下发三个月,市场“创新”冲动仍然难以遏制,违反监管规则动作不断。“猫鼠游戏”升级,同业监管亦将再度加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内部文件和接近央行人士处获悉,作为127号文的牵头方,央行近期已部署对落实同业业务规范情况展开专项督查。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此次专项督查是同业业务监管“1+N”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127号文第17条已明确提及,央行和各监管部门全面加强对同业业务的监督检查,“对业务结构复杂、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加大现场检查和专项检查力度,对违规开展同业业务的金融机构依法进行处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本报此前刊发《“买入返售”变异:后127号文时代同业再“出轨”》后,人民银行即约谈相关银行,并叫停“T+D”模式。此后资本饥渴的市场亦创设出“远期买断”等变种模式。
一位监管机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述模式均违反127号文规定的风险资本计提规则。已知的买入返售变种模式中,违规之处集中在,未足额计提风险资本、违规会计核算,以及变相兜底。
根据127号文规定,同业非标业务应计入“同业投资”科目,并根据“穿透原则”,以基础资产为标的计提风险资本。
此轮现场检查将对上述违反同业监管规则的模式和参与银行进行重点督查。
这一举措也暗合了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精神。上述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说,一方面,复杂的同业非标交易结构,拉长了企业融资链条,抬高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同业资金源源不断地输血对利率不敏感的房地产、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亦变相推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同业专项督查
此次专项督查将覆盖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督查对象既包括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机构,亦涵盖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企业局、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
督查范围原则上以2014年5月28日(即127号文转发之日)为限,“必要时可向前追溯”。督查内容重点主要为同业业务内部管理合规性,包括会计核算、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流动性管理、授权授信管理等;以及同业业务资本计量与拨备计提。
督查方式包括前期金融机构自查和后期现场检查。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银行此次督查将调动各分支机构的力量,必要时或将与银监会配合。人民银行系统内的督查培训已经完成。
一位国有银行同业部人士告诉记者,此次督查从通知下发到提交报告时间极短,报送资料清单科目要求也非常细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7月29日印发的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内部文件要求,“各机构于2014年8月5日前提交自查报告和相关资料清单”。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将于8月抽取北京辖区内部分机构开展现场检查。一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士亦告诉记者,所在地区将于8月10日前开展现场检查。
人民银行要求各机构报送的清单包括同业拆借、同业存款、同业借款、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同业代付、同业投资科目,要求列明5月末余额,6、7月业务发生额和科目明细表。
以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一项为例,监管层要求金融机构填报明细包括交易对手名称(上手方、下手方、回购方)、授信额度、金额、交易资产、交易资金来源(自有、理财)、交易起止日期、利率、是否存在担保、资本占用比例、拨备计提比例等。
“远期受让”模式
本报6月28日刊发报道《“买入返售”变异:后127号文时代同业再“出轨”》披露T+D等同业非标交易结构后,监管机构约谈相关银行,叫停“T+D”模式。
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T+D模式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项目行持有非标资产,但并不入表,更未按“穿透原则”计提相应风险资本,属于严重违规。出资行则相当于在项目行存放了一笔资金,普遍计“同业拆借”科目,这在127号文后也并不合规。127号文规定,计入“同业拆借”科目的必须是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的无担保资金融通,意味着线下的拆借行为不能计入此科目。“出资行做法有问题,但还能说得通。”上述人士说。
此次127号文出台后,监管层落地同业业务规范的决心堪称坚决。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在约谈相关银行后,监管层以此为突破口,彻查每一笔交易对手方并“顺藤摸瓜”。监管层的调查发现,银行参与的广度已超预期。“可能还有漏网之鱼,确切的规模仍在排查。”
事实上,市场“创新”冲动仍然难以遏制,“创新”仍然围绕如何利用变相同业兜底,降低风险资本计提。多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眼下相比于存贷比和信贷规模的限制,股份制银行最大的困扰是受制于资本约束。
数位兴业银行同业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兴业银行正在推广“远期买断(受让)”模式——出资行委托信托公司成立单一信托计划,投资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向企业发放委托贷款;项目行则与信托公司——而非出资行——签订资管计划受益权“远期受让协议”。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份“远期受让协议”实际起到项目行“风险兜底”的作用,但根据兴业银行总行层面的解读,项目行与信托签署远期受让协议,不属于《担保法》中显性或隐性担保的范畴,因此不违反127号文相关规定。
兴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有项目行“实际兜底”缓释风险,出资行只需计提25%风险资本。而项目行因未有资金流出,无需入表,同时依靠收取托管费完成中收目标。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上述模式仍然出现实质上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并且未足额计提风险资本。根据127号文规定的基础资产穿透原则,以最终的基础资产性质为准,应计提100%风险资本。
完善银行内控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127号文下发后已知的“创新”模式均违反同业监管规则。违规之处集中在,未按“穿透原则”足额计提风险资本、违规会计核算,以及变相兜底。
亦有市场人士担心,在此轮“短兵相接”的督查行动中,银行机构在自查报告和数据资料中会掩盖违规行为。亦不乏金融机构通过设计多层嵌套跨监管部门、跨地区的产品增加监管难度。
上述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尽管金融机构的自查报告和报送数据本身可能造假,但各个科目、总体和个体、历史数据之间存在勾稽关系,数据环环相扣,不难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在127号文下发前的同业业务现场检查中,监管层已积累了大量调查经验。
但接近监管层的人士亦担心,依靠监管机构暴风式的现场检查并非规范同业业务的长久之计。而监管机构较弱的处罚力度也将影响督查效果。
上述人士认为,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才是规范同业业务的治本之策。上收同业业务权限、落实总行层面的同业专营部门可能是“有效的手段”。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现阶段很多违规的同业非标业务,分行甚至不需向总行合规部门报批,同时授权授信管理也非常混乱。“总行和分支机构之间存在总行不知道分支机构的业务,分支机构也不向总行报批的情况。”
“商业银行改革还是严重不到位。如果内控制度完善,中后台督导应该完全按照监管政策来,但现在中前台沆瀣一气,后台监督无力。”上述人士说,“总分行制,应该是家庭内母子的关系。但现在两者更像是兄弟之间的关系,总行的盈利完全依赖分行,分行的考核晋级依赖总行。相当于一种利益交换。”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