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病毒无孔不入 安全用卡防骗有招
随着手机支付功能的普及,打车、购物、缴费、转账等事务都可以通过手机分分钟完成,方便又快捷。但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类病毒、“有毒”的二维码等,也对支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骗子们有哪些“新花招”?持卡人该如何应对?
手机支付病毒无孔不入安装软件要小心
最近,持卡人李先生遇到了一件糟心事,深夜睡梦中突然收到消费876元的“验证码”短信,让他意识到信用卡可能被盗刷,连忙打电话挂失,但正在这挂失的短短1分钟内,876元就被转走。挂失之后,他又收到几笔扣钱的“验证码”短信,好在因挂失及时都没有被转走。
据交通银行信用卡的安全技术专家介绍,这是典型的手机病毒侵害。由于李先生使用的是安卓手机,下载的客户端软件被内置了病毒,攻击者不需要拥有用户的手机,仅需通过网购钓鱼等手段获取用户的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信息后,再利用手机病毒截取用户的验证码短信,就可以重置网购支付密码,盗取账户资金。目前,一种名叫“伪银助手”的病毒已经被二次打包到多个手机网银和支付应用中,散布在各大手机论坛、电子市场,由用户下载安装。该专家建议,用户在下载网银支付类应用时,最好到官方网站进行下载,同时,要及时为手机系统打上安全补丁,以阻止木马入侵;或安装安全软件,在木马装进手机之前将其查杀。专家强调,手机支付虽然方便又快捷,但没有绝对的安全,使用者应提高对手机支付安全性、风险性及操作性的认识,若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与提供平台服务的商家或银行沟通,采取封锁账户或挂失等相关补救措施。
陌生“二维码”有风险别见码就扫
“二维码”也已经成为近期病毒入侵用户手机的主要模式。
赵小姐是一个网购族,经常用手机上网购物,可是资深买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她看到一家网店承诺购物能返100元购物券,觉得十分划算,就在店铺挑选了一件399元的连衣裙,并询问卖家如何获得购物券。卖家告诉赵小姐,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行,然后卖家把二维码直接发到了赵小姐的手机上。赵小姐扫后发现,并没有所谓的购物券,手机页面只显示出一个“淘”字。赵小姐明白自己上当了,于是急忙联系卖家,可卖家已经下线了。之后,赵小姐便收到莫名的消费短信提醒,遭遇了盗刷。
交行信用卡的安全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赵小姐扫的二维码是一个木马病毒。二维码是网络链接的另外一种形式,打开了这个网址就是打开了一个木马病毒的下载地址。这种病毒被下载后,可自行安装,潜伏在手机后台中运行,并且不会在桌面上显示任何图标,赵小姐的信息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盗取了。所以,手机用户在使用扫码支付时,应该保持谨慎,不要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要看清发布二维码的平台、付费场景和环境,尤其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发来的二维码。同时,手机用户应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即使用手机和银行卡或信用卡绑定,也不要在这张卡内储存过多资金,避免损失过大。
信用额度翻了倍实为骗子障眼法
小张交了女朋友,收入又不高,总觉得信用卡额度不够用。前不久,一个QQ群里突然有人打出广告,“代办提高信用卡额度”,小张立即和对方联系。对方告诉小张,他们可以通过银行内部关系帮他提高额度,同时,对方还发来了申请提高信用额度的“申请表”,要求小张填上信用卡及个人身份等信息。3天后,对方联系小张,让他查询信用卡额度。小张一查,额度果然翻了一番。可好景不长,就在第4天,当小张拿信用卡消费时,却被告知卡已经被刷爆了。这时,小张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那个帮忙提额的人再也没有上线。
警方调查后发现,“小张的信用卡消费额度貌似提高了,但仅仅是一个临时额度,有效期仅有1个月”。交行信用卡安全专家表示,犯罪分子就是利用了持卡人急于调额的心理,骗取用户信息,再冒充用户,打进客服咨询调额。所以,客户泄露个人信息,委托他人办理业务,等于是把自己的信用卡亲手交给别人去盗刷,风险很大。一般情况下,交行信用卡会根据持卡人的历史用卡情况调整信用额度。持卡人若有临时用卡需求,也可以直接拨打卡片背面客户服务热线,申请临时调额。银行往往不接受任何第三方代理的调额申请。如果有疑问,持卡人应向银行官方客服咨询,切莫将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随意告知他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