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规模迈入10万亿元 实为利率市场化前传
“其实市场和媒体理解得很准确,对于银行来说,理财产品确实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试水”,某银行高层近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实各家银行也在通过调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探索利率市场化后储蓄资金的价格变动曲线,当然银行理财产品所能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和衍生的息差等各项业务收入也是银行所十分看重的。”
或许正是由于肩负多重使命,银行理财产品近年来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12月初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银行理财规模9.9万亿元,信托产品资产达到10.13万亿元。在谈到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时,王岩岫说:“我不能说非常满意,但是达到了满意的程度,有85分以上。”他进一步指出,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已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现在国内财富管理呈现百花齐放局面,尤其是银行理财,近年来增长迅速,每年的增长都在40%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末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4.59万亿元;截至2012年年底,银行理财资金余额为7.1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资金余额已经达到9.08万亿元。结合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和三季度末的具体数据来看,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突破10万亿元可以说毫无悬念。
此外,有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达到了4.11%,今年还可能有所提高。不过,相对于信托、基金等财富管理行业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中等水平。
“关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我们认为并不是发得越高越好”,上述高层人士表示,“目前市场经常将收益率水平与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情况相绑定,因此我们也不太敢发行收益率太高的产品,以免被市场误读”。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还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获得的大数据,对客户分类管理,提升销售的有效性,并为利率市场化培养潜在客户。
该人士表示,“在利率市场化预期之下,银行应该学习根据客户拥有的金融资产状况进行分类。例如,中低收入阶层风险承受能力较差,应销售保本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或者其它低风险产品,该类群体很容易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而且他们未来也有可能转化为中高端客户;中产阶级的收入较高而且稳定,往往倾向于更为多样化且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银行可以向其销售浮动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于此类客户更加注重售后的维护,专业化的跟踪式服务就显得尤其必要;高端私人银行客户的个性化要求比较高,银行必须细分产品,研究开发真正符合其需要的产品,以便于吸引高端客户,毕竟对于银行来说,这部分客户的性价比确实是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银行理财产品余额高达10万亿元左右,但目前在销售、投资者教育等领域却仍存在不少短板。以信息披露为例,本报记者此前结合商业银行官网和第三方统计数据调查发现,部分产品沦为“三无产品”:绝大多数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中“无手续费收取明细”,逾半数银行的信披中“无产品运行信息”,以结构性产品为主的部分产品“无到期收益率”。此外,在产品与客户之间,理财经理所扮演的兼具销售和顾问的角色同样举足轻重,因为他们正是10万亿元理财产品的“导航”,也决定着相当一部分产品与投资者能否做到风险匹配,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一人群的招聘门槛太低,重销售轻金融的情况比较普遍。
(作者 张 歆 )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