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产品或成国内银行理财发展新方向
导语: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12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0473款理财产品,环比上升24.65%。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9.85万亿元,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
银行理财这项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在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后,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种渐进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手”,也需加快步伐转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需从当前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向结构性和资产证券化产品演进。
结构性产品或成理财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保持着高速增长,12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0473款理财产品,环比上升24.65%。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9.85万亿元,成为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上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
平安证券和申银万国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理财这项真正的中间业务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普益财富提出,银行理财产品将成为一种渐进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手”。
某中资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主要是基于完成存贷比考核,即“揽储”目的大于理财投资动力。不过,日后大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有望向资产证券化和结构性产品演进,收益附加值低、结构设计简单的产品或将被取代。
“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最终会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变,这要求理财业务和其他资产管理业务一样,需要比拼银行对市场判断的能力、投研的能力、资产配置和交易,以及最终为客户创造收益的能力,银行理财产品将回归代客理财本源。”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称。
叶林峰进一步表示,以结构性产品为例,这些产品投资范围广、设计形式多样,迎合了客户的多样化投资需求,在保障部分或全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将通过挂钩衍生产品使得投资者有机会投资于高收益、高风险的领域。随着国内基础衍生工具的不断丰富,银行资产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认识的转变,结构性产品或成为今后国内银行理财发展的方向。
资产证券化产品难成规模
实际上,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有了资产证券化的雏形,以银信合作为核心,将信贷资产、新增项目贷款等标准化,经过“过桥”之后,以理财产品的形式,自有资金赎回。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分析师姜超表示,银行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有两种模式。一为存量模式,即银行以发起人的名义,将信贷资产交由信托公司包装成信托受益权证,实现信贷资产标准化。经过企业或银行过桥,银行再以代客理财或自有资金名义将受益权凭证购回,表内资产转表外与信贷资产收益兼得。
其次,理财产品还可以对接增量资产,比如某企业有融资需求,但银行信贷额度紧张或者企业不符合信贷政策。银行可以通过信托公司设立单一资金信托,银行把理财产品资金以信托贷款的形式发放给客户。理财客户按比例享有受益权,并承担相应风险。
“商业银行是有动力去发行资产证券化理财产品的,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可将具备较强风险的资产出表,以减轻资本补充的压力。并且,资产证券化令利差收入转化为中间收入,在提高资本周转率的同时,收获了资本回报。不过,但受监管严格和融资主体动力不足的影响,该项产品难以在中期内形成规模。”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理财经理刘俊指出。
原标题:利率市场化助推银行理财转型结构性产品成新方向
(作者:张苧月)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