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管理压力空前 银行经营模式临考
毫无疑问,过去相对激进的商业银行成了这次钱荒教训的“大输家”。中国银行业传统上追求“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推动了银行分支机构“多拉存款、多放贷款、多发理财产品”的经营实践,而这容易诱发高息揽存、信贷投放步伐过快、企业成本增加、理财产品销售中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
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罕见的资金紧张局面将央行此轮对银行长达近20日的“教训”推向了高潮。
过去相对激进的商业银行成了这一次“教训”的“大输家”,如今“风力”虽已趋缓,银行依然要谋划如何改变经营策略,以免再陷流动性困境。
教训“生猛”
25日央行表态终于有所缓和,称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在此之前,银行间市场已持续近20日的资金紧张局面,尽管6月20日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创历史新高至13.44%,债券回购更高达30%,央行却无意施援手。
“史无前例!”不少人对银行间资金紧张局面及其持续之久发出如此感叹。金融机构亦为此次央行或更高层此番“史无前例”的教训付出了“真金白银”的代价。
据招商证券测算,悲观假设前提下,此次央行收紧流动性对2013年银行同业利差负面影响达20%,对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负面影响达20%(比如某银行2013年同业资产增速从30%下降至10%),对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负面影响约4.2%。
中性假设前提下,此次同业利率上升对2013年银行同业利差负面影响达10%,对同业资产规模增长的负面影响达10%,对上市银行2013年净利润负面影响2.1%。
流动性紧张局面所带来的冲击还不限于银行间市场。
在货币政策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大方向下,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说,接下来需要关注银行间市场利率的飙升是否会对导致借贷利率水平的提高。
“一旦借贷利率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政策实际收紧,这会对已经疲弱的实体经济形成更大的压力。此外,强化风险管理会导致非银行融资的大幅下滑和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化,以及如何保证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管理的前提下,确保资金流向政府希望扶持的重点部门和行业,是下一步面临的主要问题。”朱海斌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度,不然不仅进一步导致宏观经济结构的失衡,也给自身带来了巨大压力。之前银行太生猛,现在需要休养生息”。
据摩根大通测算,银行体系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在过去两个月出现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一万亿元左右。但流动性在各银行之间分配不均匀,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仍然严峻。
理念需重构
在流动性管理遭遇空前压力之时,商业银行不得不直面经营模式大考。
民生银行副行长赵品璋在该行前日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说:“在央行提出去杠杆化后,银行往哪里走?要做什么?我们在研究当中。”
前日央行发布的新闻稿表示,“对于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若资金安排出现暂时性头寸缺口,央行将提供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将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货币市场的整体稳定。”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认为,这表示“好孩子不会缺钱花。”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