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惊魂时刻:银行董事长急打电话借钱

2013-06-26 09:2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基于债券投资的期限错配风险相对较小,因为债券产品流动性较好,尤其是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更为危险的游戏在于,许多短期同 业资金最终对接到了期限较长的信贷资产、承兑汇票和信托受益权等“非标”资产,这些资产的共同特点是非标准型产品,流通不便,难以变现。

  事实上,在资金面宽松的时候,金融机构得以轻松地通过银行间市场低成本获取短期资金,同时加杠杆滚动投资表外的长期性非标资产。然而,正如上述 商业银行资金部负责人所言,由于借来的钱买进了长期的缺乏流动性的高收益资产,在市场上的短期借款到期偿还时,手上没钱或者钱不够,就出现了所谓期限错配 后的资金断裂,违约风险就此爆发了。

  “这几年社会流动性总体是充裕的,银行觉得只要开门,每天收支相抵后,有足够的流动性可以覆盖在资金市场上的借款,所以凭经验性判断‘一般不会有事’。 ”某银行风控部老总对本报表示。

  “黑天鹅事件”

  不确定性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从来没出现过的事情出现了,“黑天鹅事件”往往掀起惊天巨澜。

  进入6月份,随着外汇占款流入减少、大量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监管加强及外部美联储放出收缩流动性的信号,银行间资金面骤然绷 紧。最终,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 3%。

  上述某银行资金交易部经理描述的资金惊魂,印证了上周的钱荒高潮。“一旦发生违约,将对整个银行间市场带来震荡,这是重大的系统性风险。监管部门会进行惩罚,而分管资金业务的行长很可能被撤职。”该人士说。

  “为什么会这样,还会不会再发生?”本周一,面对本报记者的采访,一家商业银行行长长叹一口气说,“我有种预感,总担心要出事。有的事情其实就是皇帝新装,谁都知道,但谁都不会轻易捅破。”

  上述某银行风控部老总则称,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就让投行部门包装成理财产品,所谓的项目方案和建议书,有时候就是自己骗自己。他表示,用理财产品筹集来的钱去放款,由于不是银行自有资金,往往缺乏贷后跟踪管理手段,没问题时皆大欢喜,出了问题投资人倒霉。

  “这对长期在高杠杆边缘游走,资金满负荷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次重大风险警告。如果不从中吸取教训,还会出大事。”上述行长感慨。

  一位国有大行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错配包括了期限错配、利率错配和货币错配,对目前中国银行业而言,期限错配带来的资产负债流动性结构不均衡,是一个重大问题,但还谈不上庞氏骗局。”

  “错配与加杠杆是紧密相连的,很大程度上是银行逃避监管,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输送资金的结果。”上述资深人士说,需要注意的 是,4万亿时代留下的在建项目,需要很多年才能消化完,而监管部门过于激进地掐断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只会令名目繁多的“创新”业务横行。

  “钱荒”趋稳

  央行网站昨日的公告算是为当前的钱荒提供了一定的稳定预期。

  “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在这份题为《合理调节流动性 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公告中,央行透露,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本周一,本报曾独家报道称,在资金极度紧张的6月20日下午,央行很可能启用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同时指示国有大行稳定局面。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电商风云2013

电商风云2013

2013风起再起,电商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