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金融强省 前海横琴南沙成创新引擎
“如果不抓住发展机遇,我们就会错失良机。”在2012年末的广东金融改革内部座谈会上,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作出如此表述。
过去,凭借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以及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广东省逐步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但与此相比,金融业的发展却没有跟上实体经济的步伐。
今天,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下称“金交会”)开幕,本届金交会以“产融结合,跨越发展”为主题。而在举办第二届金交会之际,如何把广东建设成为金融强省成为了一个热门关注话题。去年,广东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决定》),描绘了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的路径图和时间表。
广东将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提高金融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增强广州、深圳两个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广州、深圳错位发展;将前海、横琴、南沙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与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
珠三角金改“力挺”金融强省蓝图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广东省本外币存款占全国11%,本外币贷款占全国10%。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金融大省一直未摆脱“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
广东的金融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情况,主要体现在结构不平衡,银行的金融资产占全省资产的80%以上,而证券和保险所占比重过低;广州、深圳两大金融中心以及广东省内各区域之间也发展不平衡;打造金融强省,无疑要打破这一格局。
以保险业为例,保监局数据显示,广东(不含深圳)原保费收入仅次于江苏省(截至今年4月),位居全国第二,但总部位于广东(深圳以外)的保险公司却不多,与广东保险市场总量明显不对称。经历了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信诚人寿等保险公司先后将总部北迁之后,广东仅有珠江人寿、众诚保险和安联财险三家总部设在广州的保险公司,且这三家保险公司目前处于广东行业内第三、四梯队,与北京、上海各有50家以上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相差甚远。
广东证监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辖区内(深圳除外)上市公司数量185家,总市值1.12万亿元;证券公司只有5家(全国超过100家),基金公司3家(全国超过80家),期货公司11家;尽管深圳地区的证券和基金业比较发达,但广东省深圳以外地区数量太少,总体竞争力也远远落后于其他金融发达地区。
《决定》称,争取到2015年,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8%和15%以上;新建两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直接融资比例提高到30%以上;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4%和3000元。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胥东明向《第一财经日报》称,广东当前首先要完善金融法制环境,广东跟全球很多地区都有贸易来往,但在金融法制建设方面还没有跟全球对接,只有法制上对接了,才能形成更多的资金跨境往来,这样就会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国际贸易结算发展,从而促进广东的金融业发展壮大。
去年,《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也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打了一剂强心针。该方案主要包括:一是在珠三角地区建设城市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二是在环珠三角的梅州市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三是在环珠三角的湛江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等。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称,金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方面,广东毗邻港澳,跨境人民币结算更为突出,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沿阵地。通过与港澳的金融合作,广东也是中国金融和国际金融融合的第一个交叉点,可以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今后开放探索一些经验。广东省金融办主任周高雄认为,各地金融改革热情高涨,并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由其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决定的。以广东为例,全省GDP已经达到6万亿左右,但金融资产才3万亿,杠杆率仅2倍,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国际、科技、产业、农村、民生金融
《决定》提出广东将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支柱产业的地位。其中着力发展国际金融,要求深入推动粤港澳金融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加大对外经贸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提高金融市场和业务对外开放程度。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