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套现乱象背后:谁助推了劣胜优汰

2013-06-07 10:3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又是国际信用证套现。

  从PTA、融资油、融资锌,到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电解铜,似乎那些单位价格相对较高、产品标准化、进口交易量大、市场贸易繁荣的大宗贸易商品,都容易被炒家盯上,成为套利者的工具。

  不过,应该挨板子的显然不是这些商品,而是信用证套现乱象的制造者和“同谋”。

  不务正业

  在利差、汇差,尤其是打了出货时间差套取相当一笔低息短期融资的诱惑下,信用证套现炒家大行其道。配以滚动操作,炒家相当于长期占用一笔资金;将融来的资金作为保证金再开具信用证,炒家相当于叠加杠杆,融资金额越来越大,风险越积越多。

  当全球经济上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人民币火热升值,炒家们“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中国金融并未真正“下沉”而仍“傍”着大企业,依托大型贸易公司的大宗贸易融资往往受到银行青睐,融资往往比一笔普通贷款更便利。当市场资金面从紧,抑或是楼市、股市大涨,通过信用证低息套来的资金可在市场上博取更高收益。

  一名浸淫PTA贸易套现多年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银行业的基础要件是低息进钱、高息出钱、风险控制、杠杆匹配,而这些,在他的经营模型里都有。

  但问题是,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从巅峰滑落,大宗商品外贸领域开始出现不景气,那些套保不力的炒家,往往成了水落石出前最先被抛到岸上的鱼。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锌、铜、PTA等外贸套现集体“败血症”是一个教训,眼下的融资铜困局又是一个。只是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的观察者似乎换了一批,于是媒体上接连出现“揭秘”、“爆料”字样,然而至今呈现的内容几乎都是5年前的翻版。这或许暗示了,5年前那次套现手法“浮出水面”后,所有针对性的风控模式的探索,并没有达成预期的效果。

  一个轮回,不过是经济周期的印证。

  更麻烦的是,在炒家的具体操作里,为了尽快地出货套利,他们往往都做着从实际贸易来计算的亏本生意。市场价格暴跌会使他们进口越多、亏得越狠。

  而在那些长了“蛀虫”的大宗贸易行业里,“劣胜优汰”的机制首先就是从“价格战”开启。《代开信用证套现者的仓皇自白:我的资金链要断了》中的张先生,为了博取套现后资金拆放的收益,必须尽快出货,“亏本价”是最好的办法。

  福建籍钢贸商早年对市场的垄断,依赖的工具之一便是这种扭曲的价格机制。因为做大贸易流量才能换取银行更多的授信额度,在贸易上的亏损总低于在高利贷和房地产上的收益。不得不承认,在房地产价格蹭蹭向上涨的时候,他们“爱拼才会赢”。

  但问题是,本分进口贸易商只能靠进出货差价过活,必然在价格战中败北,失去客源,逐渐被挤出行业。或许就是在这样“劣胜优汰”的机制推动下,一些行业里“务正业”的人越来越少。

  谁是“同谋”

  “劣胜优汰”机制的助推者,实际上包括每次在信用证坏账后大呼无辜,并把套现贸易商以“诈骗”名义告上法庭的代开信用证的大型贸易公司,还有银行。虽然,那些助推作用并非他们有意;虽然,那些参与其中的工作者也有着他们利润考核等种种绩效指标的压力。

责编:赵惠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投资者如何看球?

投资者如何看球?

中国足球有望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

中国大妈PK华尔街空头

中国大妈PK华尔街

2013年最红的词汇就是“中国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