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子化刚刚开始
传统银行电子化之路从上个世纪便已开始。初期的银行电子化主要指在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推动下,纸质化单据和人工操作逐渐退出的过程。从后台至前台,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转账结算等都依托计算机来完成。银行职员不必再进行繁冗的计算和录入,计算机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银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互联网的出现,银行业开始了网络化尝试。信息通过网络传输,银行家试图在虚拟世界重塑一个银行。网上银行对于传统银行最为现实的意义,莫过于缩减实体网点开支,进一步节省人力。而手机银行的出现不过是网上银行伸出的无数个触角之一,每一个用户的手机都可以当做一个终端。
以上所说的无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应用于银行,都可看做是银行电子化的一部分,都是传统银行采用电子化手段的创新。虽然成绩斐然,却浅尝辄止。这是因为上述电子化仅限于查询、支付、结算等功能,这些只是银行业务的一部分,却未触及根本。
现代银行发展的几百年时间几乎就是一部现代金融史,但在金融混业趋势下,银行越来越多地接受到其他新兴金融机构的挑战。并且在金融脱媒大潮下,间接融资的道路正越走越窄。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必须寻找出路进行转型。事实上,金融脱媒并不意味着银行的消亡,金融机构作为专业性中介也没有理由消亡。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方式能否高效地实现资金融通,满足客户投融资需求。互联网的兴起就给传统银行经营方式提供了一个转型良机,然而目前的电子化尝试都还未触及核心。
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能够以专业化人才和技术获知真实的信息,从而保证资金的顺畅流动。更重要的是银行对储户的存款承担责任,这正是银行存在的理由。而在资本市场这样的直接融资渠道里,虽然没有银行作为资金的中转站,但基于股市严格的制度安排和信息真实披露,股民敢于将钱投资于从未谋面的企业。在直接融资渠道里,虽然券商并不对资金做直接的安全性担保,但其对上市公司信息真实性的保荐间接确保了投资的安全,推动了资金的融通。从中可以看出,一项金融活动的完成,并不一定需要金融机构做出资金担保,只要双方信息真实性得到保证,金融就得以实现。
上面这段论述,无非想表达出银行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契机,就是依靠网络从资金枢纽变为信息枢纽。如今互联网领域经常提到的大数据时代,应用于金融领域就是所有投融双方的信息都充分可获取。这一设想如果实现,对于银行业才是真正的解放。因为目前银行的放贷核心考虑的仍然是担保,不管是资金、资产还是名誉上的,有安全保证才可批贷。银行真正的电子化是风险控制的电子化,风险不再依赖于实物,而是依托信息。有一个雏形便是阿里金融,它依托于母公司对网店业主货流、资金流等信息的充分掌握,贷款流程变得非常简单。当然,银行也在做着尝试。中信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与银联商务的合作,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深圳一达通公司合作,都是基于对方拥有庞大的商户信息。
事实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速崛起,部分原因是由于银行对于支付行业的后知后觉。如今,在大数据时代的良机面前,银行业不能再有迟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完成风控方式的创新,才算踏上真正的电子化道路。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