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被动去杠杆化
一家主管债券业务的大型国有银行老总指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相当一部分交易是通过丙类账户来进行的,近两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丙类账户的违约、毁约事件频频发生,涉及金融机构的账面公允价值损失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而国有银行往往是受害者,丙类账户则是受益方。
之前某银行与一家丙类账户签署协议,由银行出面在一级市场购买某企业债,待债券上市交易后,按照此前约定的价格及数量和丙类账户进行交割。由于准备金率上调导致市场资金面突然趋紧,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市场交易价格大幅下跌,结果丙类账户拒绝履约,导致银行账面出现巨大浮亏。
债市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操作除代持之外还有多种方式可能涉及利益输送和商业贿赂。例如,在国债、金融债招投标过程中向投标方泄露边际价格(可以使投标方中标的最优价格)。此前也有类似案件查出。2010年底,财政部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张锐因经济问题被“双规”。张锐案发源于在国债投标时间内,通过手机短信向一家城银行透露了中标价格,使该城商行在多次国债发行的投标中,中标价均为最低价。
其次,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债、金融债承销过程中,银行与券商之间的利益输送与商业贿赂也并非罕见。券商资金量少,为完成承销量业绩向银行购买“标位”,银行将其获取的债券承销量蛋糕分一部分给券商。
此外,今年来,债券市场一二级市场通过利差进行利益输送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的合规检查和风险规范,将推动部分杠杆率高的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其中主要是以业务规范性较差的中小金融机构受冲击较大。受债市监管风暴影响,近日银行间市场风雨飘摇、信用债卖盘汹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