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重点是放松管制 大胆开放民间金融组织
中国的金融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我国政府推出政策的力度,在其他的经济体里面也是很难实现的,这是明显的优势。
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而言,2013年将可能是第二次改革浪潮的元年,这正好也是新一届政府执政的开始,其实早在十八大之前,在新一届政府接班之前,金融行业的改革就已经悄然起航。
2012年3月在温州启动设立了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广东珠三角也有综合金融改革总体方案,包括资产证券化以及土地方面一些新的举措。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新三板,前几个星期北京的新三板正式启动,上海和全国各地都有场外市场新的发展。
而金融改革也与资产管理密切相关。可以预见的是,金融市场在今年6月新的基金法开始实施后将变得更加开放,民营基金公司能够参与,公募基金也能够和证券公司的专户理财方面合作,同时,只要有一定的资产规模都可以直接做公募,而金融领域的多元化也必将为未来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更多的机遇。
现有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需要
2012年,为什么业界对金融改革会有这么高的改革呼声?为什么会如此迫切?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在的金融体系已无法满足我国的经济现在所面临的复杂情况,我国金融体系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例如,就像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交通体系不能够满足当时所进行的贸易以及生产的需求一样,造成了双反的不对称,也拖了经济的后腿,而金融体系与交通体系差不多,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但它移动的不是货物或者是人,它移动的是资金,一个值得重视的现实是,现在这个体系已开始在拖经济的后腿。
尤其像温州和广东这样主要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上涨、美元下跌等因素已让这种模式日渐穷途末路,改变是必须的,而一个合适的自由的金融市场则是这些地区经济转型的基础。
现在中国制造虽然已经席卷全球,但长期来看,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已很难再进一步往前推进,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每年有20%左右的出口增长,但今后,这种机遇、这种市场已经不存在,如不改变,则辉煌难现。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已成为强弩之末,即使是现在私募基金、影子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司这些业务都已充分发展,说到底,这些公司其实都在为银行打工。
在表面风光之下,金融行业的很多民营公司生存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的管理不是一种对冲基金模式的管理,而是拿一个百分比的管理费,而这个管理费很大程度还要返还给银行,所以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自己独立的商业模式,所有的牌都握在银行手里,银行体系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掌握了绝大多数的金融资源,而这个问题已经愈发严重,这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一种阻力。
改革重点是放松管制
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放松管制,让中小企业扩大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
这也需要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资产证券化,增加非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和融资媒介,包括众多私募。
过去二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出口带动,而后又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拉动,有出口有投资,三驾马车中有两驾马车带动,经济因此得以继续增长。但如今变化的是,出口市场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还是日本,或者是东南亚的市场基本上都已饱和,因此将来每年难以有超过5%的增长,业界预期只会在 3%~5%之间。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