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痛失创新力一哥地位背后 规模优势成甜蜜负担

2013-04-02 10:35    来源:证券日报

  工行在涉及规模的项目得分较高,但是在同业资产与总资产占比、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速等指标上确实表现出“船大难掉头”的特性

  3月26日,证券日报研究院银行业研究小组推出“中国上市银行创新能力排行榜系列报道”中的第一篇《中国上市银行创新能力排行榜揭晓:兴业夺魁 工行痛失“一哥地位”》。报道见报后,有读者致电证券日报研究院,询问工行排名落后于兴业的主要原因。

  为此,证券日报研究院特在本期报道中,讲述从不同维度看到的工行。而综合分析也显示,规模为王的工商银行也正是受累于规模,才在创新能力指标上暂时失去第一的位置。

  路人眼中的工行

  4月1日中午,在南二环工商银行某营业网点附近,证券日报研究院银行业研究小组研究员随机先后拦住了7名路人,询问对“工商银行之最”的第一直觉印象,记者得到答案很有意思,1名路人直接回答称“最能赚钱”(后经记者验证,此人为资深股民),3名路人回答“最方便”(或类似表述),1名路人回答“人最多”,2名路人回答“业务最全”。

  如果把被采访对象的答案“翻译”得更细致一点,那么大致的答案是:工商银行连续数年荣膺全球最赚钱银行桂冠;工商银行网点最多,十分方便附近的居民;选择在工商银行办理业务的个人和公司客户最多;工商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种类最全面。在随机采访的7名路人的回答中,创新一词似乎被遗忘了。

  当然,随机的采访并不能说明事实的全部,但是采访很直观地验证了一点,创新并未成为大众所认可的工商银行最大的发展优势,至少截至目前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同业眼中的工行

  “从很多财务指标看,工商银行几乎都排名在行业前列,但是如果剔除规模因素,工商银行同业第一的指标并不是最多的。工商银行近年来一直头戴最赚钱的桂冠,这也使得工商银行不得不面对非常困难的选择——在经营转型中,是该局部修正还是大跨度‘变身’?”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

  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业绩发布会上曾表示,“一定要走一条总资产规模不无限扩大,盈利能力却可以保持稳定增长的节约型之路”。

  “其实,从同业对手的角度来看,工商银行的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船大难掉头,工商银行在转型和创新上的努力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形成规模,并反映于财务指标上”,上述人士坦言。

  而另一位地方银行有关人士则表示,其特别关注了工商银行2012年年报。“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能保持在那么低的水平上,确实令人比较意外”,他说。截至上周末已披露的10份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工行、浦发、建行的成本收入比分列前三名(由低到高),其成本收入比分别是:28.56%、28.71%、29.57%。

  财务报表中的工行

  从财务报表来看,工商银行在证券日报研究院多项指标《中国上市银行创新能力排行榜》上获得高分。

责编:李文丽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