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理财难脱IPO空窗阴影 复出半年陷困境

2012-12-05 09:30    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在IPO市场日渐趋冷的背景下,复出不到半年的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很快陷入盈利困境。

  3日,光大银行“阳光新股通”产品发布净值公告显示,其目前净值仅为1.0006元,而这距离该产品9月3日的销售日刚过去了3个多月。以此计算,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只有0.24%,还赶不上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这可能还是乐观的估计,因为随着近期IPO市场新股审核和发行环节频频出现空白期,资金投资获益的难度变得更大。

  对此,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银行重拾“打新”理财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客户,但是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并没有起到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银行竞争力的作用。

  “银行打新理财曾经因为新股发行暂停、股价下跌而出现大幅亏损的局面。”4日,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周广生向导报记者表示,在有此先例的情况下,银行再次推出的“打新”理财产品令人疑惑。

  重启再受挫

  作为沉寂3年后再次现身的首只“打新”产品,“阳光新股通”的发行曾一度引起市场极大关注。

  导报记者了解到,“阳光新股通”是光大银行9月推出的一款理财产品,计划募资最高达10亿元,运作时间长达5年,被称做向普通投资者提供丰厚“新股制度红利”的专注网下打新的理财产品。

  “之所以说提供新股制度红利,是指今年4月底由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取消了网下配售股份3个月的锁定期,使得网下打新通道更加通畅。”3日,某股份制银行的高级理财规划师徐明辉向导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解除锁定期的同时,证监会还提高了网下配售股份的比例至50%以上。显然,这些制度的利好被光大银行所看重,并提出了“新股制度红利”的口号。

  虽然“阳光新股通”的产品说明中并没有注明预期收益率,但有投资者告诉导报记者,就在该产品发行前,同属光大集团旗下的光大证券一直在做打新股产品,收益净值曾高达1.19元,折合年化收益率近20%。而光大银行发行的“打新”产品的具体运作,也很可能交给光大证券全权负责,光大银行只是提供吸引客户的渠道。

  不过,“阳光新股通”的表现却令人大失所望。导报记者从光大银行网站查阅到,“阳光新股通”的净资产仅在10月中旬到过1.0009元,随后一路下滑,最低跌至1.0003元,收益低于其每年1.87%的管理费。

  “可能时间点没踩准,又赶上IPO市场由热转冷的转折点。”徐明辉对此分析道。

  而导报记者发现,在“阳光新股通”发行前,新股发行的“冬天”已经来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由去年的48倍下降到今年7月的29倍,今年前7个月新股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市盈率之差,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27%。同时,上半年共有105只新股登陆沪深两市,上市当日就破发的有29只,占比接近三成。

  实际上,随着进入四季度后IPO审批经常暂停,股市不断创出新低,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也在减小。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IPO申报企业仅增一家。而自10月10日证监会发审委审核2家企业IPO申请后,至今未有新股上会,审核空窗期已近两月。

  “这必然会给想从新股投资中获益的投资者和机构带来更大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说。

  新瓶装旧酒

  显然,在经过3个月的实践后,银行再度“打新”尝试遭遇了“滑铁卢”。这也引起了投资者以及业内人士的质疑。

  “在产品发行前,投资的标的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了走弱的态势,应该在销售时向客户指明其中的风险。”周广生说。

  实际上,因为新股市场行情不好,打新理财亏损的情况以往并非没有出现过。导报记者注意到,2010年就有深圳发展银行等几家银行的“打新”产品出现亏损。而在2008年新股多次出现上市首日即破发的事件时,也有多款“打新”股理财产品出现负收益,而“打新”理财正是从那时起逐渐沉寂、消失的。

  对于为何在IPO市场趋冷后才推出“打新”产品,多位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更像是银行借此噱头吸引客户。“新股理财在火爆的时候有过很高的收益,如今再推对投资者仍有较大的吸引力。”徐明辉表示。

  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指出,光大银行之所以急于推出此类产品,或缘于当时的资金紧张情况。数据显示,光大银行由于一直未能从港股市场融资,其核心资本充足率曾一度跌破8%的监管红线。

  而在徐明辉看来,为了吸引客户,银行一直在尝试创新理财产品,期望覆盖更多的客户群,扩大市场规模。“但老实说,部分创新产品只是新瓶装旧酒,很多产品都是在炒题材,一旦一款产品卖得好,很多银行都争相仿效。”

  导报记者注意到,对于炒新股的风险,光大银行并没有设定保本底线。对此,周广生认为,这样的“创新”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走原产品的老路,很难避免以往的错误重复出现。

  而对于投资者,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认为,应该了解产品详情后决定是否投资,而不是只听银行一方宣传。

责编:卢一宁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