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央行日前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对“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给予强调。“与以往相同的是,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风险防范问题再次给予了关注,但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出现的新变化,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形势和内容与以往是有所不同的。”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风险防范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今年以来,我国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因而强调金融风险的防范显得更加顺理成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表示。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指出,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我国金融风险总体仍处于可控的状态,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这根弦不能松懈。从宏观角度看有些风险不容忽视,比如说仍未消退完全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会给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带来影响。而经济增长一旦减速,很多风险点也容易暴露。
采访中,专家指出,当前欧洲债务危机尾部风险可能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短期内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看,我国经济仍在筑底过程中,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等都对经济发展构成一定潜在的影响。同时,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加之我国金融市场正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发展,新兴市场经济的经验表明,市场化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很可能增加金融危机的概率。
当前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要着重加强对几大风险点的监测和关注。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短期资本流动波动等风险,应予以高度关注和积极防范。“当前应尤其关注流动性风险问题。”采访中,有专家称,流动性的合理配置将成为今年下半年货币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日来,随着新一轮宽松措施出台,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近日来接连面临“热钱”狙击,香港金管局半个月来10次干预汇市。有报道称,“热钱”流入重要渠道之一的地下钱庄近日有活跃迹象,这应当引起注意。“由此可见,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不定的态势下,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跟踪,规避国际游资进出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十分重要,这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确保良好的货币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专家表示。
此外,当前仍需继续加强对民间借贷、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风险状况,及时处理和应对,做好相关预案准备。
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要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一阶段,应在借鉴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和国际上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协调配合、互为补充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手段。
业内人士就此建议,应建立健全一套能够反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做到及时跟踪、及时预警。应继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根据金融体系金融主要参数如信贷增长、资产价格、杠杆率等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判断系统性风险状况,并采取相应政策,平抑风险波动。同时,也应从微观着手,从机构自身角度出发构建风险防范的“内力”,如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指出的“督促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
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还需积极构筑“防火墙”,防止金融风险蔓延。对此,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明确指出“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预警和评估体系,强化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非正规金融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推进风险补偿制度建设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危机管理和风险处置框架,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就此,业内人士指出,风险补偿机制是建立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在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看,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在全社会的传递和蔓延,减少风险的破坏性和冲击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