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平稳发展 民间资本进驻发挥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呈现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并已成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一支新生力量。同时,民间资本的进驻,在有效化解法人银行经营风险、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治理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至2011年末,广东成功组建村镇银行20家,村镇银行对基层小微企业及‘三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引入民营资金进入金融领域,获得各界好评。”广东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一支新生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319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178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600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841亿元,两者合计占比81%。各项监管指标总体较好,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28.6%,贷款拨备率1.75%,流动性比率68.9%,杠杆率15.5%。
民间资本进驻给银行业竞争创新带来活力
鼓励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遵循依法合规、科学审慎、公平公正、同等待遇的原则,相关管理部门始终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村镇银行。
今年5月,银监会专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利于拓展特色金融服务、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的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在村镇银行477亿元股本构成中,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约达74%,持股金额比去年末增加82亿元,不少民资控股的银行机构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
“至2011年末,广东19家村镇银行累计吸引158家民营企业和49名自然人投资入股,投资金额分别达到16.9亿元和1.8亿元,民营企业投资额在村镇银行注册资本总额中的占比达到55.3%,成为投资组建村镇银行的主力军。”广东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民间资本的进驻,在有效化解法人银行经营风险、优化股权结构、健全治理机制和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辽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负责人认为,民间资本的进驻进一步打破了国有资本的垄断地位,并在服务、管理、技术管理等方面产生“鲶鱼效应”,给辖区银行业竞争和创新带来活力。
据了解,在鞍山、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五地,民间资本在中小法人机构的入股比例分别为:城商行70.8%、农信社100%、农商行92.72%、村镇银行70.07%。
“但战略短视、后续能力不足、关联交易风险等短板因素仍然制约民间资本运作,须引起关注。”辽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