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大力推进银行业体制变革
■记者 夏 青
相比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履职后的大刀阔斧、新政迭出,同样履政一年的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坚持“稳中求进”。这正如他履职后在《求是》杂志刊发的署名文章《严守风险监管底线》中提出的一样。
对此,尚福林解释:“稳”,就是要严守风险底线,促进银行业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监管工作要做到“进”,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自身监管能力建设。
履职一年稳中求进
“稳”是静,需要耐心;“进”是动,需要勇气。
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尚福林要求,要稳步实施包含资本、杠杆率、流动性、拨备等丰富内涵的新监管标准,推动银行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些此前备受关注的资本监管新规、服务收费新规陆续兑现。其中,值得关注的是,6月8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宣布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的资本监管体系既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统一标准保持一致,也体现了促进银行业审慎经营、增强对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的客观要求。
尚福林还要求,中国银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准确把握风险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要以加强风险缓释措施为重点,提高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银行业要定期对信用风险,特别是集中度较高贷款领域,开展动态压力测试。对于因市场变化而导致押品价值下降、无法覆盖贷款本息的,要及时补充足值的抵押担保。
目前,银监会高度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今年将推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新标准,督促商业银行深化对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强化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建立更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此外,为规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商业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银监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化了对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的监督管理,明确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职责,细化了处罚规定。
另一方面,尚福林着重推进银行业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5月26日,银监会及时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首先明确表态支持民营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其中,一是对于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以适当放宽至20%以上。这表明民营资本参股城市商业银行的最高入股比例终于与境外资本参股各类银行的最高比例看齐了。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当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持股比例还可以调整。这就是说,在以后村镇银行中,发起行可以降低其比例,从而使村镇银行有可能变为纯民营的银行。进而使村镇银行成为民营资本的主战场。
机制改革是未来重点
近十年来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银行面临的金融环境已经今非昔比。银行业盈利模式这一核心问题上,我国的银行业始终未出现较大的改观。银行业如何摆脱对传统业务的依赖,加强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拓展,是中国银行业转型的重要课题。不仅如此,在欧债危机尚未平息的背景下,国际金融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国内金融业改革也在向深水区挺进,这一切对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新挑战,如何使银行系统更安全稳健、更有竞争力。
在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银行业如何打破垄断?银行业如何在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都是需要通过改革打通一条道路。
对于改革,尚福林曾说:“如果说八年前的改革是体制改革,那么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就是机制改革。”
尚福林在《财经》杂志撰文更是具体的阐释了自己对于银行业机制改革的观点,
他在文中指出,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提升资本管理的前瞻性,在经营中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的平衡关系,强化资本对资产的刚性约束,坚决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环。
他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银行资产规模的基数日益扩大,银行业保持同水平的高速发展已不太现实,为此,各银行要在制定出符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自身发展实际的年度经营计划,避免给分支机构造成过大压力。
尚福林在上述文章中提到,银行业于2010年进行的以A+H配股为主要形式的资本补充,这种资产扩张而倒逼资本补充的现象不可持续。银行业在经营中要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的平衡关系,强化资本对资产的刚性约束。
不过,这样的机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步步渐进。在证监会任上近十年,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期待这位金融老兵在重回银行监管领域后,也能带领中国银行业完成体制改革。(夏 青)
相关新闻
更多>>